健康管理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健康管理师 >> 政策大纲 >> 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三章 第1节

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三章 第1节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7月28日 ]  【

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三章 第1节

  第三章 健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相关阅读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教材二级大纲三级大纲职业标准比重

目 录

  一、疾病——身体系统的失衡

  二、衰老与疾病

  三、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四、应激与疾病

  一、疾病——身体系统的失衡

  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言,一个健康的人从低危状态发展到高危状态;再到疾病早期,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到疾病诊断,产生并发症,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疾病被确诊之前,这个过程大多会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而这期间诸多的健康变化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并且各个阶段没有明确的划分指标,所以我们极易忽视,结果导致疾病的产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疾病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积累。

  (一)疾病的本质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生命的连续过程中,疾病是处于完全健康和绝对死亡之间的一种生命状态。当身体系统出现部分失衡时,局部可以发生早期病理改变,如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这时,身体组织的形态结构已出现异常,但失衡与平衡的调整还在进行之中,因此可以没有疾病表现;若恢复平衡,则早期病理改变可以消除。若失衡状态无法调整,系统的部分失衡就扩展到全身系统失衡,这时疾病就发生了。

  从身体系统失衡的疾病观来看,疾病不仅是人体的一种病理过程,而且是身体内外环境不协调、不适应的客观过程。这个不协调不适应的客观过程在其早期是可以发现而调整的,其表现不仅是在躯体上,也会反映在精神和心理上。可以说,整个疾病过程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此时抓住自我保健的时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疾病特别是大病发生后,要想完全恢复平衡是很难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二)疾病的基本特征

  1.疾病由多种因素构成。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一定的原因,但往往不单纯是致病因子直接作用的结果,与机体的反应特征和诱发疾病的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疾病的发生,应从致病因子、条件、机体反应性3个方面来考虑。

  2.疾病是有发展规律的。疾病发展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掌握了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所发生的变化,而且可以预计它可能的发展和转归,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疾病是有体征症状的。疾病可导致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恶心、畏寒、不适等。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神经反射异常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和体征,如果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可能发现异常,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

  4.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其特殊的变化局部的变化往往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影响,同时又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而影响到全身,引起全身功能和代谢变化。所以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辩证地处理好疾病过程中局部和全身的相互关系。

  5.疾病使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重新建立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关系、恢复活动和劳动能力上。

  (三)疾病的转归

  1.完全恢复健康即痊愈,是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机体的自稳调节以及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工作劳动能力也完全恢复正常。有的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还可获得免疫力。

  2.不完全恢复健康,是指疾病的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并未完全恢复正常,而是通过代偿反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可遗留下某些病理状态或后遗症。例如,心肌梗死恢复后所形成瘢痕,风湿性心瓣膜炎治愈后留下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截肢或器官切除后的状态也属于不完全恢复健康。

  3.死亡是指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死亡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两种。前者较为少见,它是由于机体各器官自然老化所致,又称老死或自然死亡。病理性死亡是由于各种严重疾病或损伤所造成的死亡。而死亡的标志,以往沿用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消失的标准;近年提出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发生了永久性停止,实际上指包括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即所谓脑死亡。

  二、衰老与疾病

  衰老是多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必然过程,一般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组织改变、器官老化及其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

  (一)衰老的原因

  1.衰老由人体细胞核里的基因停止了活动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基因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停止活动,这样,组织细胞也就停止了生长,而进入衰退与老化过程,即细胞凋亡(多细胞有机体为保持自身组织稳定、调控自身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

  2.自由基导致衰老。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及分子,是参与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最广泛的反应成分和中间产物,有极强的活性。生物体内随时会出现自由基,引起一些过氧化反应,使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联合成不易溶解的物质,妨碍细胞代谢营养的运输,造成了机体的衰老。研究证实,体内代谢或外源性因素产生的自由基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例如,电离辐射通过直接辐射水分子产生羟自由基导致细胞内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使蛋白质氧化、DNA链断裂、细胞膜起苞、脂质氧化等;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一氧化氮(NO)的增加可直接损伤DNA而导致细胞凋亡。

  3.内分泌衰退引起衰老。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下丘脑、垂体、胸腺、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退化,引起衰老。可能存在一种促进衰老的激素,有人叫它“死亡激素”。

  还有以下一些关于衰老的解释:①免疫功能降低是衰老的原因;②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累积成灾,引起衰老;③体细胞发生突变启动了衰老;④体内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酶和DNA交联造成衰老;⑤细胞线粒体DNA损伤引起衰老;⑥细胞代谢失调导致衰老;⑦细胞染色体端粒缩短引起衰老;⑧中医认为五脏虚损是衰老的重要原因。

  对衰老的多种解释大体上可归为2类。一类认为衰老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一类认为衰老主要是由环境改变导致机体损伤积累所造成的。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遗传和环境都在人的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通过氧化反应和其他一些反应不断使身体老化,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身体长期正常运转不可避免的后果。

  (二)衰老与疾病

  衰老过程中出现了身体各种功能的下降,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减弱。生理功能下降,组织细胞再生能力低下,免疫功能减低,适应能力减弱,身体系统平衡就容易被打破,导致疾病发生。

  衰老的过程总是与各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各种器官系统的慢性病伴行。近年来这些慢性病迅速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例如:

  1.糖尿病:尽管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但是,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对该病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肥胖者、高脂血症者、进餐过饱者、喜吃荤食者皆为易发病的高危人群。近20年来因糖尿病致死者增加了3倍,是现代十大死亡原因中增长最快的疾病。而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机会是瘦人的2~3倍,愈肥胖发病时间愈早。目前20~35岁的年轻糖尿病人逐年增加。

  2.心血管病: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危险行为使患病者大增,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层趋向老龄化和年轻化两个极端。前者是老龄化社会的自然现象,后者则与生活工作的紧张程度和不健康行为密切相关。

  3.运动系统病:人们长期坐姿工作,造成肌肉僵硬、萎缩,腰酸背痛随之而来;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类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也日渐增加,我国风湿类疾病患者已超过1亿。骨关节病年轻化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运动不当、过度、过激,造成关节面、软骨的损伤;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使关节因得不到充分锻炼而发生废用性萎缩和退化;肥胖使关节负担过重导致关节老化等。

  4.乳腺癌和大肠癌:在所有的癌症中,乳腺癌、大肠癌同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两种疾病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明显提高。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轻人饮食习惯日趋西化,另一方面,不少年轻人自恃年轻,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忽略了早期症状。

  此外,免疫系统的老化,可以引起感冒频发,甚至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感染和癌症。实际上,人体从年轻时就启动了衰老的进程。一般来说,从20岁开始,每10年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减慢2%。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如果多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就会变成脂肪贮存在体内。从20岁起,肌肉强度和肺功能也开始下降。到70岁时,身体的所有功能将下降到20岁时的1/3。从30岁开始,肾脏功能也开始下降,30岁以后每年降低1%。我们没有办法人为地停止衰老程序,但是可以减慢衰老速度。要抵抗衰老的影响、远离疾病,自我保健越早越好。青少年时的强化训练可以延缓体能衰减;仅仅每天简单地做几次深呼吸运动,就可以减缓肺活量下降的速度;而每天喝8~10杯水,就能保持肾脏健康运转。

  三、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免疫系统和其他系统、器官一样,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起调节作用,并为它们的正常发挥提供安全保障。它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起构成人体的“三位一体”防御系统,而它们的功能又随时受到精神心理状况的影响。良好的情绪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持正常稳定,而恐惧、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以及身体疲劳、精神紧张等,则能使之降低或发生功能紊乱。

  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形成一个复杂广泛的调节网络,机体内所有细胞、组织无一不受这个网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当内外条件的变化超过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调节能力,该网络的自稳调节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紊乱时,正常的基因就变成了致病的基因,遂使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例如,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物质可使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发生紊乱,或使基因的表达逃脱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调控,则使正常的原癌基因变成异常的致癌基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下,癌变基因大部分可以被修复,只有在内外环境损害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使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紊乱,从而使癌基因过度激活或抗癌基因失活,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平衡失调,才使正常细胞变成了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往往要经历4~6次突变才可能发展成肿瘤细胞。在其后的10~20年中,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大部分癌变细胞可以被清除。只有在内外环境的损害因素长期反复的综合作用下,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整体水平发生紊乱,才使人罹患癌症。

  四、应激与疾病

  应激是人类和动物在经历或体验某种紧张情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状态,其过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任何躯体的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任何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其生理反应和变化都几乎相同。

  应激是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它可以对人有利,也可以有害。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某些应激原的作用。只要这种作用不是过分强烈,作用时间也不是过分地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将有利于动员机体的身心,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须完成的任何或者更好地避开可能要发生的危险,也就是说,这种应激将使人们能有效地去应付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局面。这种应激显然对机体是有利的,因而有人称之为良性应激。如果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和过于持久,那么所引起的应激就可能导致病理生理学的变化。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伴有应激,这些疾病既有本身的特异性变化,又有应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变化。应激在疾病中,不仅有适应、代偿和防御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变化。创伤、烧伤、严重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都有应激的参与,但这些还不能算是应激性疾病。只有以应激所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应激性溃疡等,才可称为应激性疾病。

  由于应激在上述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病理变化,故有人称之为劣性应激。

  热点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时间_入口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条件报名材料报名流程

  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鉴定备考专题考试时间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职业标准

  小编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考指南职业前景考试流程培训对象职业意义工作内容

  2017年健康管理师成绩查询时间_入口证书样本证书颁发时间考试教材大纲

  对健康管理师还有相关疑问的,不妨立即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或直接点击 快速联系通道 ,在线专家会第一时间为您服务!

责编:chenzhu

报名指南

更多+ 焚题库

  • 考试试题
  • 考试辅导
  •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