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护士资格证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康复心理护理重点内容整理:第五节康复对象常见的心理反应

康复心理护理重点内容整理:第五节康复对象常见的心理反应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8月18日 ]  【

康复心理护理重点内容整理:第五节康复对象常见的心理反应

  一、反应分期

  (-)震惊期心理

  处于震惊期的患者由于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所带来的巨大的打击和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惊慌失措。临床表现:

  1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2患者表现为震惊、迷惑、不知所措。

  3通常会表现冷漠、对事物无感觉或无反应。

  (二)否认期心理

  否认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叫做自我保护,多发生在急性期,在早期有一定的好处。患者在面对自己的伤残或者疾病的时候,会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否认事实的真相,以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它虽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其有时间慢慢接受现实,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患者偏离事实与现实社会,逃避一切消极的现实处境。临床表现:

  1反驳他人有关罹患疾病和损伤的说法。

  2拒绝承认存在明显的运动或认知障碍。

  3对于功能缺陷对其生活的影响漠不关心。

  4在讨论健康状况及其结果时,行为表现得欢快或轻率,并维持夸大了的乐观观点。

  (三)抑郁期心理

  这是患者预感自己的病情严重时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面对一些不易康复的功能缺损,会出现情绪低落、悲伤、沮丧、绝望,轻者心境压抑,重者痛不欲生,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

  临床表现:

  1容易感到悲伤和平淡无奇。

  2对死亡的话题异常的感兴趣。

  3有自杀的想法或行动。

  4常表现出暴躁、不耐烦和不停的抱怨。

  5躲避,不愿意和朋友家人接触。

  (四)反对独立期

  反对独立期是继抑郁期后出现的一组与患者残疾前人格特征有关的症状。在反对独立期,部分患者感到躯体的损失对自己是不公平的,今后前途已无指望。随着悲伤、忧愁心情逐渐地减轻,情绪相对平稳时,患者开始以残疾作为谈判的条件,尽量依靠单位和社会照顾,

  希望今后有所依靠,不想参加社会活动。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会终身残疾后.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怕被社会抛弃,凡事都想依靠别人的帮助,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临床表现:

  l在经济和生活上尽量依靠社会和他人的帮助,不想自己奋斗,不愿发挥自己的潜能。

  2抑郁症较轻。

  3自动反对自己照顾自己,凡事不想自己动手,尽量依靠别人。 .

  4白觉懒散乏力,精神不振,满足现状,不想参加康复训练,找种种借口躲避治疗。

  5虽然已达到出院标准,但不想离开医院,找种种理由延期出院,或者不断转科转院,以求长期住院。

  6患者早期惯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可能是依靠。

  (五)适应期心理

  经过上述几个阶段后,尤其是给予一定的康复治疗以及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双向适应后,患者逐渐认识到健康缺失的现实,从心理到行为逐渐开始适应,抑郁焦虑、悲观愤怒、对抗独立等情绪好转或消失,行动上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有主动争取生活自理、争取回归社会的想法,努力参加部分或全部的家庭事务活动,恢复参加部分或全部的工作。临床表现:

  1患者情绪稳定,接触合作。

  2逐渐接受事实并平静的对待周围的事物。

  3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疾病,出现积极向上的意念。

  二、常见心理特点及康复护理

  (一)自卑

  自卑是自我否定信念,即个体对于自我及自我能力的评价或自我信念处于消极状态。康复对象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丧失功能,形体残障,造成自我贬低。在行为上难以提出断然要求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情绪上表现为悲伤、焦虑、害羞和生气等迹象;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敏感、过分的自我意识,避免参加一些会让人评头论足的活动,甚至将自己隔离封闭起来。

  (二)焦虑

  患者由于肢体障碍、功能减退以及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导致日常生活独立性下降,使其人际活动受限,因此他们感到孤独、无助,表现为全身不适、失眠、无助感和对情境的模糊感。

  高度焦虑不仅可以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完全消除患者的焦虑是很困难的,何况轻度的焦虑状态对治疗疾病还有好处。但对于高度焦虑或持续性焦虑性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格外重视。在接触患者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主动、认真地进行护理,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取各种心理干预给予解决。对不同年龄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指导和护理,适应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友关系.对有些检查和治疗方法给予简要介绍,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三)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为主的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痛苦忧伤,丧失了既往的生活乐趣,主动言语减少,声低且语速慢,内容简单;主动活动明显减少,回避社交,行动缓慢;自我评价过低,认为活着毫无意义,甚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杀念头。

  绝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状态属于反应性抑郁。部分患者的抑郁状态属于准备性抑郁。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采取单独陪护、心理支持,防止患者自杀;帮助患者减轻无效应对的症状和体征,鼓励及增加患者的自理活动,增加患者的社交功能,尽量鼓励家属多探视患者,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对严重的抑郁应聘请心理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或使用抗抑郁药。

  (四)悲哀

  悲哀包括功能障碍性悲哀和预感性悲哀,前者是指个体对已存在或被觉察到的身体某部分丧失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延长或加重;后者是指个体对预期发生的身体某部分丧失(疾患町能导致了形象变化)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反应.,表现为言寡行独、厌恶社交、抑郁苦闷,埘事业失去信心,对牛活缺乏乐趣。

  (五)绝望

  绝望是个体对所期望的事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或办法,而且无法甩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所产生的一种持续、主观的恶劣情绪。表现为意志消沉,行为退化,社交退缩,思维混乱,语言中流露出轻生的消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自杀的行为。

  (六)孤独感

  患病使人离开熟悉环境,在医院陌生环境中接触陌生的人,这本身就使患者产生孤独感。住院后各种信息减少,亲和的需要不能满足,每天和医护人员接触交谈的时间丕多,碍了晚上夜深人静如不能人睡,孤独寂寞感觉会更突出。对于依恋心理较强的儿童和老人,孤独

  独感要更明显一些,因而总希望有人照顾和陪伴。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病房生话单调、乏味,也会加重孤独感。

  在设备和管理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应允许亲友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信息和有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护理人员应多深入病房,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沟道可以在帮助患者服药、接受治疗、观察患者的行为或在简单的对话中进行。

  (七)被动依赖心理

  一旦进入患者角色,部分患者变得顺从、被动、依赖、自我中心、情感脆弱、行为退化甚至带有幼稚色彩,希望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的关心、照顾和探视。过分的被动依赖心理不利于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前护理学新的理论观点认为,患者患病后产生的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故提出“健康自控说”,主张发挥患者在病程转归中的积极主动性。他们认为,医院都不喜欢患者按医嘱办事,唯命是从,并以为这就是好患者,而坚持“自理权”者往往受批评。实际上,后者比前者的疾病恢复快、效果好。因此,主张不应迁就姑息患者的依赖心理,而应尽量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去自理。

责编:sunny

报考指南

焚题库

护士资格备考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