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模拟试题 >> 2018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习题三

2018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专项习题三

中华考试网  [ 2017年6月17日 ]  【

  1.【单选题】

  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只有一个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为氯化氢、甲苯、甲醇和乙醇,排放速率(kg/h)别为0.6、1.2、2.1和0.00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应作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A甲苯、甲醇、乙醇

  B氯化氢、甲苯、乙醇

  C氯化氢、甲醇、乙醇

  D氯化氢、甲苯、甲醇

  正确答案D,笔记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过程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2.【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点为起点确定

  B应采用确保场界监控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正确答案B,笔记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相关内容有:①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3.【单选题】

  某项目按工程建设方案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300m,对建设方案进一步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可达标,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为(  )。

  A厂界外200m范围

  B厂界外300m范围

  C以排放源边界为起点200m范围

  D以排放源边界为起点300m范围

  正确答案A,笔记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4.【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可不列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内容是(  )

  A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B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況

  C预测模式选取的合理性

  D项目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C,笔记解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①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②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③大气污染控制措施;④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

  CAERMOD模式

  DCALPUFF模式

  正确答案B,笔记解析:ADMS模拟系统可模拟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还包括一个街道窄谷模型,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模式考虑了建筑物下洗、湿沉降、重力沉降和干沉降以及化学反应等功能。化学反应模块包括计算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臭氧等之间的反应。ADMS有气象预处理程序,可以用地面的常规观测资料、地表状况,以及太阳辐射等参数模拟基本气象参数的廓线值。在简单地形条件下,使用该模型模拟计算时,可以不调查探空观测资料。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6.【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报告书不需要提供的附图、附表是(  )。

  A基本气象分析图

  B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正确答案C,笔记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图要求,见下表。

  7.【单选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至少应附具的基本附图是(  )。

  A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正确答案D,笔记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的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图要求见下表。

  8.【单选题】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

  A二类

  B3类

  CⅢ级

  D3级

  正确答案A,笔记解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两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9.【单选题】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  )污染物。

  A颗粒物和固态

  B颗粒物和气态

  C固态和气态

  D颗粒物和悬浮

  正确答案B,笔记解析: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μm的污染物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和雾。

  10.【单选题】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是根据(  )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

  正确答案B,笔记解析:大气环境评价工作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1 2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