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09  【

  二、非选择题

  13.(山东省威海市201届高三期末,33)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第(1)问原则应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考查比较辨析能力,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14.(1)建国之初,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2)下图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因而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3)这个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中苏结盟的再认再现,以及对“一边倒”和中苏结盟意义的理解。

  答案:(1)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的缔结,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