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华考试网  2015-11-09  【

  一、选择题

  1.(2015·合肥联考)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①是建国初,②是1950年1月,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敌视中国,针对这一形势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③④正确。2.2016届学生探究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份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建交公报中的文字投影,当年这份文字内容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

  A.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中国的境地

  B.对外政策走向成熟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外开放,推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选B。“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中国的境地”发生于70年代,“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外开放,推行不结盟政策”均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现象,与材料涉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不符,故选B项。3.(安徽百校论坛201届高三第六次联考,2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答案:C

  4.(201年湖南衡阳月考)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就提出发展同中共关系的积极设想,然而美国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却“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其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冷战的影响

  B.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C.意识形态的冲突

  D.中共政府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理解能力。中美对抗是意识形态的冲突,D叙述错误,中共政府在建国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D。

  答案:D

  5.(厦门外国语学校201届高三检测,27)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解析:“一边倒”是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不是为了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答案:A

  6.(湖南省四县201届高三调研,31)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  )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时间限制“1950年除夕”,A项是在1949年,C项不是“过年礼物”,D项是在1953年,故只有B项符合题中要求。

  答案:B

  7.新中国外交成果突出。其中“两个国家间签订的原则协议,几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同时至今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的是(  )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思想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外交成果”“两个国家间签订的原则协议”。“一边倒”方针和“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独立提出的,排除A和C。“一国两制”思想是中国为解决自身统一问题而提出的方针,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史实和阶段特征。A项表述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仍受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不结盟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仍处于对抗和敌对状态,故D项表述错误。?

  9.(2015·青岛质检)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倡导多边外交,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解析:选B。把握材料中的1954年、缅甸、周恩来等即可判断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是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故选B。:10.(广东省湛江市201届高三调研,7)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国家比1954年的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A为建国时的外交政策,排除A;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为20世纪70年代的事,不符合题意;D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只能为B。

  答案:B

  11.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亚、非、拉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主要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部分国家。故选A。

  答案:A

  12.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由于周恩来提出合理化建议,达成了和平协议。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B、D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

  答案:A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