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海南高考 >> 海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海南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试题(四)

2017年海南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试题(四)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3-11  【

19.美国独立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这主要是因为(  )

A.美

B.美国中西部地区适合棉花种植

C.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D.工业革命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扩展

解析 从“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和美国独立后的时间,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为满足对棉花的需求而向中西部地区扩张,故选C项。

答案 C

20.阅读“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发生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影响 B.美苏争霸

C.美苏“冷战” D.德国分裂

解析 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出两个德国的形成。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在美苏的支持下,两个德国形成,德国分裂,故选C项。

答案 C

21.“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材料中作者认为“美元偷取黄金的生命”,原(  )

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元的强势地位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美元偷取黄金的生命”。美元能与黄金挂钩主要原因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故选A项。

答案 A

22.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崩溃

解析 “1948~1962年”,美国经济实力正处于鼎盛时期,故A项错误;当时是两极格局,不是“多极化格局”,故B项错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力上升,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瓦解,与“1948~1962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信中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

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

答案 D.(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答案 (1)特征:救亡图存;由浅入深;参与阶层广;以失败告终。

(2)原因:长期探索屡受挫折;十月革命和苏俄对华政策的影响;列强侵略加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和介绍。

(3)态度:合

25.(2016·湖北黄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重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

——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

——严复《原强》(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答案 (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

背景: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2)进步: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

意义:有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