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广东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堂练13

2016届广东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当堂练13

中华考试网  2016-03-21  【

  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

  2.(2013·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解析:选C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教材,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是1922年颁布的,粮食税之后的进一步对农业的改革。故选C。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选B 解答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4.(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 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解析:选C 解答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

  5.(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选C 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

  6.(2012·山东高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

  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解析:第 (1)问,注意从“改变”的角度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则是放弃了“间接过渡”,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可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分析。第(2)问,主要从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角度分析,列举一例说明即可。第(3)问,首先搞清楚两种经济运行模式指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斯大林抛弃市场经济,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则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原则下,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带有一定的计划性。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解了经济危机。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