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华考试网  2016-01-11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1953)——(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2)时间:1953年。(3)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特点: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5)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时间:1953年~1957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局上集中在东北地区。(4)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了500多个重要项目。鞍钢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农业生产任务也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业,铁路(宝成、鹰厦);公路(康藏、青藏、新藏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⑤劳模-工业(王崇伦、赵梦桃);农业(李顺达)。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三大改造——①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形式是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质是把生产资料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致同农业。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政策是赎买政策。

  2、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秋北京)——(1)内容: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意义)。(3)影响:人大召开表明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ook.examw.com

  • 中学英语第一实用阅读阅读精选120篇高考
    ¥31.80
  • ¥32.00
  • ¥39.00
  • 品鉴20年最美满分作文(高考卷)
    ¥29.80
  • ¥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