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7)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7)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8-05-10  【

  六、作文(共1小题,每小题60.0分,共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共8小题,每小题3.0分,共24分)

  阅读文章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刘勰说得好:“句又可削,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向上列的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现今,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的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以及艺术的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的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让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原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简繁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是多余。

  30.“提炼的功夫”在于什么?

  31.就选段看,造成目前创作上“长的趋势”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列出。

  32.“简而淡,繁而冗”,“两病兼具”,那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 ,完成下列各题。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33.文中“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4.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5.作者举希腊人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36.“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这是作者批判的一类人的态度,我们应如何看待东西方科学文化?

  37.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八、文学类文本阅读(共9小题,每小题4.0分,共36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悼念玛丽•居里

  ——1935年11月23日纽约罗里奇博物馆

  举行的追悼会上

  爱因斯坦

  ①当一位像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人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回顾她的工作成就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比纯粹的理智的成果对一个时代以及整个历史进程所具有的意义还要大。不仅如此,甚至后者的取得也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境界,而且这种依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大得多。

  ②我很幸运能与居里夫人保持20年高尚而且纯洁的友谊。她那人性的伟大使我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她的力量,她的意志,她的纯洁,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的客观公正,她 坚定不移的判断力——所有这些不易发现的品格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一名社会的公仆,她那极度的谦逊从未给自满留下任何空间,她始终感觉到社会的残酷与不平等并因此备受压抑,这使她的外表带有严肃的一面。而这一点很容易被不熟悉她的人误解——这是一种罕见的,不能为任何艺术气质减轻的严肃。一旦她认为某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会毫不妥协、持之以恒地追求到底。

  ③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证明了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分离出来——并不仅仅由于她超凡的直觉,还因为她在无法想象的极端困境中仍然保持的专注与执著,而这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不常见的。

  ④即使居里夫人的品格与献身精神所具有的力量仅有一小部分还活在欧洲知识分子的心中,欧洲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38.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9.第②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概括。(不超过45字)

  40.文章第④段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献身精神。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41.作者为什么说“欧洲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欧洲当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况?试结合你对当时欧洲历史知识的了解加以分析。

  42.和本文所悼念的两个人都是世界上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两文在行文上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藏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击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虽名为“老夫老妻”,但主要是以气走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因为女性感情更为细腻丰富。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

  B.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由于妻子在家中很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她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第⑧段展现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曾经美好恋爱往事的态度,真实再现两人感情由浓变淡,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的过程。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44.小说很巧妙地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5.小说第⑥段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6.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也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