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重庆高考 >>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重庆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4

2016重庆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4

中华考试网  2015-10-05  【

  一、选择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解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说人民当家作主,C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需要完成,排除A项;B项错在“彻底”;D项错在时间,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

  答案 C

  2.《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解析 B项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C项是在1954年;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故据时间信息“1949年”判断,答案只能是A项。

  答案 A

  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直接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中“1953年12月”、“民主的选举”等可知是我国逐渐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A

  4.《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故选A。B、C项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D项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立的,皆排除。选择A项。

  答案 A

  5.下图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一幕,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

  B.党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C.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野心

  D.民主法制制度的不健全

  解析 本题是一道图片材料解析选择题。题干以“文革”时期的武装夺权为依托,实际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爆发原因的理解,关键词是“根本原因”,A、C、D三项从属于B项。

  答案 B

  6.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说明,此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而题中的口号涉及当时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再注意限制词“本质”,体现的是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与法制的摧残,故选D项。

  答案 D

  7.下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

  C.推动了民主建设的开展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最重要”,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B、D两项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

  答案 A

  8.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是超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如同西方的两党政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实质就是政党政治、共同执政

  D.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

  解析 由“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共识机制”可以看出A项是符合题干材料含义的,故选A。B、D两项说法不符合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故排除;C项错在“共同执政”,排除。

  答案 A

  9.201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5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日子,学校团委举行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一共四个专题——“伟大理论”、“艰辛历程”、“伟大时刻”、“辉煌成就”。在“伟大理论”中最有可能出现(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解析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故选D项。A、B两项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项是我国的外交原则,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

  答案 D

  10.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解析 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从而排除C项;A、D两项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实际上,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是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制度走向的误判。如今回流也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 B

  11.在以下图片展览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香港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

  B.澳门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C.台湾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D.港澳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台湾还未在“一国两制”方案下回归大陆,因此台湾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不可能出现在图片展览中,故选C。香港、澳门都已回归,A、B、D三项会出现在展览中。

  答案 C

  12.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解析 首先需要注意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政府对淮海战役的称法。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各选项,本题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明显。

  答案 C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