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安徽高考 >> 安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3-10  【

.(2016·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从明清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3)问,据材料三信息说明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 (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

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思想:理学僵化。

(2)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黄宗

(3)影响: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2016·广东东莞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答案 (1)价值观:“仁”和“礼”。

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

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

“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相同: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

不同: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

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