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安徽高考 >> 安徽高考化学模拟题 >> 2015届安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0

2015届安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0

中华考试网  2015-05-11  【

  1.(2014·北京海淀期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NH3NO2HNO3

  ②SiO2Na2SiO3H2SiO3

  ③Mg(OH)2MgCl2(aq)Mg

  ④NaNa2O2Na2CO3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给定条件下物质之间的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氨的催化氧化为4NH3+5O24NO+6H2O,一步只能生成NO,①错;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H2SiO3↓+2NaCl,②正确;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镁,电解熔融的MgCl2才能得到金属镁,③错;2Na+O2Na2O2,2Na2O2+2CO2===2Na2CO3+O2,④正确。

  答案:A

  2.(2014·山东潍坊联考)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SiO2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Na2CO3溶液

  ⑥Ca(HCO3)2溶液 ⑦NH4HCO3溶液 ⑧KHSO4溶液

  A.④⑥⑦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⑧

  解析:SiO2与盐酸不反应;Al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氢气;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二者均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Ca(HCO3)2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NH4HCO3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反应;KH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因此②③④⑥⑦合理,选B。

  答案:B

  3.(2014·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2SiO3发生了水解反应

  B.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生成H2SO4,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

  C.将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D.将饱和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有漂白性

  解析: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证明Na2SiO3发生了水解反应,A正确。HClO具有氧化性,通入SO2,生成H2SO4。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证明HClO的氧化性强于H2SO4,B错误。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化铝未熔化而铝已熔化,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C正确。试纸褪色说明氯水有漂白性,D正确。

  答案:B

  4.(2014·河北普通高中监测)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情况

  B.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

  C.根据图像无法计算a的值

  D.线段Ⅳ表示IO的变化情况

  解析: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依据还原性:I-> Fe2+>Br-可知,I-、Fe2+、Br-依次被氧化,则Ⅰ、Ⅱ、Ⅲ分别代表I-、Fe2+,Br-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根据图像横坐标,可以计算出n(I-)=2 mol,n(Fe2+)=4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Br-)=6 mol,Br-消耗3 mol氯气,则a=6,原溶液中n(FeI2)n(FeBr2)=13,B、C项错误;已知b-a=5,说明在a~b段参与反应的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线段Ⅳ表示IO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新疆乌鲁木齐测验)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当温度达到750 ℃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

  B.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 ℃即得S2

  C.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为原子晶体

  D.S8转化为S2、S4、S6属于物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了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硫分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SO2,A项正确;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 ℃生成SO2,B项错误;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为分子晶体,C项错误;因S8、S2、S4、S6为不同的硫单质,故S8转化为S2、S4、S6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A

  6.(2014·北京海淀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释 A Ba(NO3)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SO与Ba2+生成白色BaSO3沉淀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D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理解、辨析与应用能力。左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SO2通入Ba(NO3)2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SO2+H2O===H2SO3、H2SO3??H++HSO,而NO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氧化成SO,故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A项错误、C项正确;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答案:A

  7.(2014·吉林长春第一次调研)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的浓度为4 mol/L,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取10 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

  A.0.24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解析:由于Fe过量,所以Fe和硝酸发生反应:3Fe+8H++2NO===3Fe2++2NO↑+4H2O,NO的物质的量为10×10-3 L×2 mol/L=0.02 mol,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可计算出产生的NO气体为0.02 mol,此时溶液中还剩下0.02 mol H+,Fe与H+继续反应:Fe+2H+===Fe2++H2↑,此时产生0.01 mol H2,所以该过程共产生气体0.03 mol,即0.672 L(标准状况)。

  答案:C

  8.(2014·辽宁沈阳监测)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

  D.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5 mol·L-1

  解析:由题图可知,OA段发生反应Fe+4H++NO===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Fe+2H+===Fe2++H2↑,反应中NO全部参与反应,最终第二份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A、B项正确;第一份溶液中NO全部参与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参与反应的HNO3为0.2 mol,所以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C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n(SO)=n(Fe2+)=n(Fe)==0.4 mol,则混合酸中硫酸的浓度为=4 mol·L-1,D项错误。

  答案:D

  9. (2014·河北石家庄检测)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两烧瓶内的气体充分混合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气体X HI NH3 H2 NO 气体Y Cl2 HCl Cl2 O2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解析:①Cl2和HI发生反应Cl2+2HI===2HCl+I2,I2常温下是固体,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为原来的;②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反应后气体压强为零;③氢气和氯气在常温下不反应,气体压强不变;④NO和O2发生反应2NO+O2===2NO2,又2NO2??N2O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小于原来的。所以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①>④>②,选C。

  答案:C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