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税务师 >> 财务与会计 >> 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8年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基础习题5_第7页

来源:考试网  [2018年2月3日]  【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该项目每年产生的最低收益=800/(5.3349-1.7355)=222.26(万元)

  2

  [答案] B

  [解析] 2009年年实现的净利润=7 200×(1-70%-2%-15%-1%)×(1-25%)=648(万元)

  2009年分配的股利=648×60%=388.8(万元)

  2009年留存收益增加额=648-388.8=259.2(万元)

  3

  [答案] C

  [解析] 折现率与净现值呈反方向变化。当折现率是10%时,该项目的净现值是400万元,大于零。内含报酬率对应的净现值是零,要使净现值降低,应该提高折现率,所以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高于10%。

  4

  [答案] C

  [解析] 最后一年折旧=450×1/15=30(万元)

  最后一年的所得税=(380-150-30)×25%=50(万元)

  最后一年的净现金流量=380-150-50+80=260(万元)

  5

  [答案] B

  [解析] 企业分配现金股利,则投资者得到的是现金,因此有利于股东取得现金收入,从而增强投资能力。

  6

  [答案] D

  [解析] 选项

  A.B属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修正指标;选项C属于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基本指标;选项D属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基本指标。

  7

  [答案] B

  [解析] 2008年年初负债总额=6 000×80%=4 800(万元)

  2008年末所有者权益=6 000×(1+4%)=6 240(万元)

  2008年末负债总额=6 240×(80%-4%)=4 742.4(万元)

  资产净利润率=300/[(4 800+6 000+6 240+4 742.4)/2]=2.75%

  8

  [答案] D

  [解析] 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 000×12/12+600×9/12-150×4/12=5 400(股)

  基本每股收益=(400+800+800)÷5 400=0.37(元)

  9

  [答案] D

  [解析] 本题债券为一年付息一次,每年的利息构成年金,所以债券价值=100×PV10%,5+100×12%×PVA10%,5=100×0.6209+100×12%×3.7908=107.58(元)。

  10

  [答案] A

  [解析] 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现金持有量/2×有价证券的报酬率+全年现金需求总量/现金持有量×一次的转换成本,根据公式,可以看出选项BCD都会影响持有现金的总成本,而选项A不影响持有现金的总成本。

  11

  [答案] B

  [解析] 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体现了谨慎性要求;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12

  [答案] C

  [解析] 2008年应该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的坏账准备金额=(800 000×10%+1 000 000×1%+800 000×1%+400 000×20%+200 000×1%)-(80 000-100 000)=200 000(元)

  13

  [答案] D

  [解析] 票据到期值=500 000×(1+6%×6/12)=515 000(元),贴现息=515 000×10%×90/360=12 875(元),贴现额=515 000-12 875=502 125(元),企业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502 125-100=502 025(元),贴现时票据账面价值=500 000×(1+6%×3/12)=507 500(元)。

  借:银行存款     502 025

  财务费用      5 475

  贷:应收票据      507 500

  14

  [答案] D

  [解析] 非正常消耗的制造费用在发生的当时应该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15

  [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持有丙公司股票期间应确认投资收益=250×8.35+150×9.15-3 150-12-8=290(万元)

  16

  [答案] A

  [解析] 该企业2009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15 000×16+6 400-15 000×8=126 400(元)

  购入股票的分录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46 400 (15 000×16+6 400)

  贷:银行存款               246 400

  2008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6 400(246 400-15 000×1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6 400

  2009年12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6 400(246 400-15 000×8)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6 4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000

  17

  [答案] B

  [解析] 企业根据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已计提折旧-已计提减值准备+更新改造支出一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5 000—3 000-100)+400×(1+17%)+150+1 300—175=3 643(万元),则2008年折旧=5 000/20×4/12(1~4月)+3 643/10×2/12(11~12月)=144.05(万元)。

  18

  [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2005年度出租该商标权所产生的营业利润=15-15×5%-180/15=2.25(万元)。

  19

  [答案] B

  [解析]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应通过资本公积转回。

  20

  [答案] D

  [解析] 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20×8年度甲公司应分担损失=4 000×40%=1 600万元>投资账面价值1 200万元

  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投资收益         1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F公司(损益调整)1 200

  其次,因甲公司账上有应收F公司长期应收款300万元,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       50

  贷:预计负债       50

  20×8年度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损失=1 200+300+50=1 550(万元),应选D。

  (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均减至0,还有未确认投资损失50万元备查登记)

  21

  [答案] A

  [解析] 甲公司因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额=[5 800-(5 000-2 000-200)]×(1-25%)×(1-10%)=2 025(万元)

  22

  [答案] A

  [解析] 按照规定,月初有欠交增值税部分已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的贷方,而本期应结转的金额为65-(50-5)-15=5(万元);因此,结转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的余额为20万元。

  23

  [答案] C

  [解析] 有合同部分的产品成本=(15×2 100+16 000)×5/10=23 750(元),产品可变现净值=5×5 400-14 000/2=20 000(元),因为产品减值了,所以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有合同部分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2 100×5/10-(5×5 400-14 000/2-16 000×5/10)=3 750(元)

  无合同部分的产品成本=(15×2 100+16 000)×5/10=23 750(元),产品可变现净值=5×5 500-14 000/2=20 500(元),因为产品减值了,所以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无合同部分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2 100×5/10-(5×5 500-14 000/2-16 000×5/10)=3 250(元)

  所以,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 750+3 250=7 000(元)。

  24

  [答案] D

  [解析] 第1年折旧额=(80 000—5 000)×5÷(1+2+3+4+5)=25 000(元);第2年折旧额=(80 000—5 000)×4÷(1+2+3+4+5)=20 000(元);第3年折旧额=(80 000—5 000)×3÷(1+2+3+4+5)=15 000(元);第3年末的账面价值=(80 000—25 000—20 000—15 000)=20 000(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 000—18 000=2 000(元)。

  25

  [答案] D

  [解析] 工程需要领用本单位生产的产品,应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但不确认收入,而是按照成本结转库存商品。

  26

  [答案] A

  [解析]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应当视同销售。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应当确认收入,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27

  [答案] C

  [解析] 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甲公司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2007年末止,合同完工进度=3 000/10 000=30%。

  2007年度对该项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12 000×30%=3 600(万元)

  2008年末止,合同完工进度=7 700/11 000=70%

  2008年末合同总收入=12 000+200=12 200(万元)

  2008年度对该项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12 200×70%-3 600=4 940(万元)

  28

  [答案] C

  [解析] (1)2008年6月30日实际利息费用=193 069×12%÷2=11 584(元);

  应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200 000×10%÷2=10 000(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11 584-10 000=1 584(元)。

  (2)2008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费用=(193 069+1 584)×12%÷2=11 679(元);

  应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200 000×10%÷2=10 000(元);

  利息调整摊销额=11 679-10 000=1 679(元);

  2008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193 069+1 584+1 679=196 332(元)。

  29

  [答案] C

  [解析] 第一季度外币借款本金的汇兑差额=100×(7.2-7.0)=20(万元人民币),第一季度外币借款利息的汇兑差额=100×8%×3/12×(7.2-7.2)=0(万元人民币),即第一季度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

  30

  [答案] A

  [解析] 工程物资在建设期间发生的报废净损失应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31

  [答案] B

  [解析] 甲企业该设备的最低租赁付款额=5×5+2=27(万元)

  32

  [答案] D

  [解析] 选项D是对的,本题的账务处理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借:应收利息         50

  贷:投资收益          50

  08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700万元,所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金额=1 000-700=300(万元)。

  33

  [答案] B

  [解析] 2007年末确认负债累计数=6×45×500×3/4=101 250(元),对2007年当期管理费用的影响金额=101 250-75 000=26 250(元)。

  34

  [答案] A

  [解析] 比较不履约支付的违约金300×10%=30(万元)与拟继续履约产生的损失320-300=20(万元),按照两者中的较低者确认预计负债。

  35

  [答案] C

  [解析] 只有当第三方补偿的可能性达到基本确定时才可以单独作为一项资产确认。

  36

  [答案] C

  [解析] 选项A,应按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成本;选项B,因为不单独支付进项税额,此时进项税可以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选项D,不足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

  37

  [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2008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应调增的金额=[480×2-(120+480)]×(1-25%)×(1-10%)=243(万元)

  38

  [答案] C

  [解析] 2009年3月18日,收到税务机关退回的上年度出口货物增值税14万元属于本年度发生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无关,不应该作为调整事项。

  39

  [答案] C

  [解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要减去)+投资收益(损失要减去)。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B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D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上述三项损益项目均影响营业利润。选项C冲减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

  40

  [答案] D

  [解析]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反映的是支付给在职员工(不包括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企业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应该反映在“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D

  [解析] 内含报酬率是使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的贴现率,不受现有折现率的影响;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收率的计算不涉及到折现的问题,也不受折现率的影响。

  2

  [答案] ABC

  [解析] 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资产负债率),由上述公式可知,提高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周转率和提高销售净利润率都能够提高净资产利润率。

  3

  [答案] ACD

  [解析] 企业的自有资金指的是所有者权益,选项A.C筹集的都是债务资金;选项D导致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不能引起企业自有资金增加。

  4

  [答案] BCD

  [解析] 年折旧额=60/10=6(万元),年营业现金净流量=(18-15)×(1-25%)+6=8.25(万元),由此可知,A的说法不正确;

  投资回收期=60/8.25=7.27(年),由此可知,B的说法正确;

  现值指数=8.25×PVA10%,10/60=0.84,由此可知,C的说法正确;

  根据现值指数小于1可知,按照10%作为折现率计算得出现金流入量现值小于60万元,而按照内含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得出的现金流入量现值=60万元,因此,内含报酬率低于10%,即D的说法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项目是不可行的,所以选项E不正确。

  5

  [答案] CDE

  [解析] 盈亏临界点也称保本点、损益平衡点。盈亏临界点是企业处于不亏不賺,即利润为零的状态,因为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所以达到盈亏临界点时,固定成本总额与边际贡献总额相等,选项A不符合题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是指利润为0时的销售量(额),当达到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既不亏损也不盈利;当企业销售量(额)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盈利;当企业的销售量(额)小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亏损,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盈亏临界点的大小和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无关,所以选项CD不正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所以边际贡献率越大,企业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就越小,选项E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E。

  6

  [答案] ABD

  [解析] 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三个部分,选项A所说的“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是财务预算的内容;全面预算的起点是销售预算;预计现金流量表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预算。

  7

  [答案] ACE

  [解析] 选项A属于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选项B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属于收入;选项D,如果换出的资产为存货,那么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应确认为收入,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属于利得。选项CE,都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益均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利得。

  8

  [答案] BCE

  [解析] 支付的加工费和负担的运杂费计入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支付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支付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9

  [答案] DE

  [解析] 选项A,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的利息产生的汇兑差额,应予以资本化,如果是一般借款利息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选项B,汇兑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C,原材料属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所以期末不产生汇兑差额。

  10

  [答案] BCD

  [解析] 对于盘亏的材料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情况进行转账,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其他应收款处理。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11

  [答案] ABCE

  [解析] 出售、转让、报废等减少固定资产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范畴,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转让不动产应交纳的营业税、毁损固定资产取得的赔款、报废固定资产的原价、出售固定资产的运杂费均影响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益。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不影响清理净收益。

  12

  [答案] ABD

  [解析] 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该计入当期损益。

  13

  [答案] ABCD

  [解析] 选项E,资产所实现的营业亏损远远高于原来的预计金额,才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14

  [答案] BCE

  [解析]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研发支出科目,期末转入管理费用,选项A不正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条件的,可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选项D不正确。

  15

  [答案] AD

  [解析] 选项A,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不计提减值损失;选项D,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期间应通过损益转回。

  16

  [答案] ADE

  [解析] 选项B,无论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计盈余分配额,均冲减投资成本;选项C,成本法下期末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少。

  17

  [答案] ABC

  [解析] 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的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2)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须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

  (3)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支付的净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所以,选项ABC正确。

  18

  [答案] AE

  [解析] 管理用无形资产,其每期的摊销额应该记入“管理费用”核算。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每期的摊销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进行核算。销售应税消费品、提供劳务收入的营业税都是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19

  [答案] AE

  [解析] 选项BC,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选项D,应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20

  [答案] AD

  [解析] 法院尚未判决,企业估计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的金额可以合理估计时,应该确认为预计负债。

  21

  [答案] DE

  [解析]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借款利息、债券溢折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22

  [答案] BD

  [解析] 选项B,企业销售商品并在附有购回协议的方式下,一般不能确认收入,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以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应作为负债处理;选项D一般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23

  [答案] ABC

  [解析] 折现率应该用贷款利率,而不能用存款利率。

  24

  [答案] ACE

  [解析] 企业应以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所有者权益。

  25

  [答案] ABCD

  [解析] 耕地占用税不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26

  [答案] ADE

  [解析] 选项ADE为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企业财务信息。选项B属于会计差错,选项C属于人为调节利润,不符合准则规定。

  27

  [答案] AC

  [解析] 甲公司(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50

  贷:实收资本          4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6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

  乙公司(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46

  坏账准备          2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2

  贷:应收账款           50

  28

  [答案] BCDE

  [解析]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形成的资本公积属于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处置时不能转入当期损益。

  29

  [答案] BCD

  [解析] 收到定期存款利息5万元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17万元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30

  [答案] AE

  [解析] 选项AE符合日后调整事项的定义和特征,属于调整事项。选项BCD均属于日后非调整事项。

  三、计算题。

  1.

  (1)

  [答案] B

  [解析] [(EBIT-2 400×10%)×(1-25%)]/(180+80)=[(EBIT-2 400×10%-2 000×12%)×(1-25%)]/180,解得EBIT=1 020(万元)。

  (2)

  [答案] B

  [解析] 若采用方案甲:

  原有借款的资金成本=10%×(1-25%)=7.5%,新借款的资金成本=12%×(1-25%)=9%,普通股的资金成本=2×(1+5%)/18+5%=16.67%

  采用方案甲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7.5%×(2 400/8 000)+9%×(2 000/8 000)+16.67%×(3 600/8 000)=2.25%+2.25%+7.50%=12%

  若采用方案乙:

  原有借款的资金成本=10%×(1-25%)=7.5%,普通股的资金成本=[2×(1+5%)]/25+5%=13.4%

  采用方案乙筹资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7.5%×(2 400/8 000)+13.4%×[(2 000+3 600)/8 000]=2.25%+9.38%=11.63%。

  因为甲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高于乙方案,所以应该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资金。

  (3)

  [答案] A

  [解析] 每年的息前税后利润=(8×300/(1-40%)×40%-1 250)×(1-25%)=262.5(万元),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262.5+(2 000-2 000×1%)/4]×PVA10%,4+2 000×1%×PV10%,4=(262.5+495)×3.17+20×0.683=2414.935(万元)

  项目的现值指数=2414.935/2 000=1.21

  (4)

  [答案] B

  [解析] 黄海公司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资金。

  第1年的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300/(1-40%)×40%×8-1 250-2 400×10%=110(万元),因为第2年的税前利润比第1年增长200万元,假设第2年的销售量为X万件,则

  110+200=X×300/(1-40%)×40%-1 250-2 400×10%,解得X=9(万件)。

  所以,若要求A产品投产后的第2年其实现的税前利润总额比第1年增长200万元,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将A产品的销售量提高12.5%[(9-8)/8×100%]。

  2.

  (1)

  [答案] A

  [解析] 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10 500×20%=2 100(万元)

  (2)

  [答案] B

  [解析] 20×7年12月31日,丙公司20×7年度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为400万元,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400-(500-300)×80%-(600-500)/5=220(万元),投资方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20×20%=44(万元)。

  (3)

  [答案] C

  [解析] 甲公司对丙公司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为:

  2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2 100(10 500×20%)

  贷:银行存款             2 010

  营业外收入             90

  20×7年4月20日:

  借:应收股利             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20

  20×7年5月10 日: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20×7年1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20×7年12月31日:

  丙公司20×7年度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为400万元,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400-(500-300)×80%-(600-500)/5=220(万元),投资方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20×20%=4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44

  贷:投资收益             44

  20×8年4月2日:

  借:应收股利            24(120×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24

  20×8年12月31日

  丙公司20×8年度账面净亏损为600万元,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亏损=600+(500-300)×20%+(600-500)/5=660(万元),投资方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60×20%=-132(万元)。

  借:投资收益            132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132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账面价值=2 100-20+30+44-24-132=1 998(万元)

  (4)

  [答案] B

  [解析] 20×8年12月31日,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 998-1 850=14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8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48

  20×9年3月20日,与M公司交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82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74

  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56

  投资收益          125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成本)  1 040

  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15

  银行存款        2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

  贷:投资收益         15

  因此,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5+15=-110(万元)

  四、综合题。

  1.

  (1)

  [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2007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100+35+140+240+44+60+10+30=659(万元)

  具体分析如下:

  (1)判断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会计处理

  ①事项(1)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 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9 600-8 100=1 500(万元)

  所以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A 组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1 500-1 400=1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坏账准备   100

  ②事项(2)

  A产品:

  有销售合同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2 000×(1.2-0.15)=2 100(万元),成本=2 000×1=2 000(万元),这部分存货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超过合同数量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1 000×(1.1-0.15)=950(万元),成本=1 000×1=1 000(万元),这部分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50万元。

  A产品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45-30)=35(万元)

  B配件:

  用B配件生产的A产品发生了减值,所以用B配件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配件可变现净值=2 800×(1.1-0.3-0.15)=1 820(万元),成本=2 800×0.7=1 960(万元),B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 960-1 820=140(万元)。

  C配件:

  D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 200×(4-0.4)=4 320(万元),成本=3 600+1 200×0.8=4 560(万元),D产品发生减值,C配件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C配件可变现净值=1 200×(4-0.8-0.4)=3 360(万元),成本3 6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 600-3 360=24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15

  贷:存货跌价准备—A 产品 35

  —B 配件 140

  —C 配件 240

  ③事项(3)

  X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X设备账面价值=(600-260-68)-(600-260-68)÷(5×12-2×12-2)×12=17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2万元,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176-132=44(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132万元。

  Y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Y设备账面价值=1 600-640=96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960-900=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

  Z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Z设备账面价值=600-225=3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不应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75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X 设备 44

  —Y 设备 60

  ④事项(4)

  无形资产2007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2007年应计提减值准备=280-270=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

  ⑤事项(5)

  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⑥事项(6)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

  (2)

  [答案] B

  [解析] ①事项(1)

  2007年1月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7 600-1 400=6 200(万元),计税基础=7 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7 600-6 200=1 4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9 600-1 500=8 100(万元),计税基础=9 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9 600-8 100=1 500(万元)。

  2007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500-1 400=1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 500×25%-1 400×33%=-87(万元)(表示贷方发生额),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100万元。

  ②事项(2)

  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5万元;2007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50+140+240=43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3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430×25%-45×33%=92.65(万元)(借方),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430-45=385(万元)。

  ③事项(3)

  X设备

  2007年1月1日账面价值=600-68-260=27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2=34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340-272=6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8×33%=22.44(万元);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3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3=22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20-132=8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8×25%=22(万元)。

  2007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8-68=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2-22.44=-0.44(万元)(贷方)

  Y设备

  2007年1月1日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无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余额;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900万元,计税基础=1 600-1 600÷10×4=96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960-9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25%=15(万元)。

  2007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15(万元)(借方)

  Z设备

  2007年期初和期末均无暂时性差异余额。

  上述固定资产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44=14.56(万元)(借方)。2007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20+60=80(万元)。

  ④事项(4)

  2006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00-20=28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27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80-270)×33%=3.3(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80-10=27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2=2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70-240)×25%=7.5(万元)。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7.5-3.3=4.2(万元)(贷方),2007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00÷10-(280-270)=20(万元)。

  ⑤事项(5)

  2007年12月31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10-200)×25%=2.5(万元)。此项2007年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⑥事项(6)

  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2007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30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92.65+14.56+7.5-87=27.71(万元)(借方)

  (3)

  [答案] A

  [解析]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4.2+2.5=6.7(万元)(贷方)

  (4)

  [答案] B

  [解析] 2007年应交所得税=(5 000+100+385+80-20+30)×33%=1 839.75(万元)。

  (5)

  [答案] D

  [解析] 2007年所得税费用=1 839.75-27.71+(6.7-2.5)=1 816.24(万元)。

  (6)

  [答案] C

  [解析] 借:所得税费用      1 816.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7.71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839.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6.7

1 2 3 4 5 6 7
责编:jiaojiao9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