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注册会计师 >> 模拟试题 >> 财务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阶段提升练习(6)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9年7月19日]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

  【答案】D

  【解析】“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在成本差异的计算式中,“标准成本”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

  【答案】B

  【解析】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3.

  【答案】C

  【解析】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4.

  【答案】B

  【解析】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包含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所以本题该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标准=(10+2)/(1-3%)=12.37(元)。

  5.

  【答案】C

  【解析】每小时工资=3600/(25.5×8×98%)=18(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1.5+0.3+0.1+0.1=2(小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8×2=36(元)。

  6.

  【答案】C

  【解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3200-500×7)×0.5=-150(元)(F)。

  7.

  【答案】A

  【解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一般来说,应归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

  8.

  【答案】C

  【解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1600×(8000/1600-12/3)=1600(元)(U)。

  9.

  【答案】C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400-800×4.2=-960(元)(F)。

  10.

  【答案】C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该差异是因为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

  11.

  【答案】B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其中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要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12.

  【答案】B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550×2.1-500×2.1)×1.5=157.5(元)(U)。

  二、多选题

  1.

  【答案】AC

  【解析】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2.

  【答案】ABC

  【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所以,选项A、B、C正确。

  3.

  【答案】ACD

  【解析】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设备调整准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不包括意外导致的停工工时,所以选项B错误。

  4.

  【答案】AB

  【解析】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操作疏忽致使废品增加和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涉及的都是生产过程,形成的是材料数量差异。

  5.

  【答案】BCD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间接材料价格变化、间接人工工资调整和间接人工的人数过多影响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即影响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而直接材料质量次,废料过多不影响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

  【答案】CD

  【解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主要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

  7.

  【答案】ACD

  【解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也很多,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生产计划安排不当、产量规模太少而无法发挥经济批量优势等。其中选项B属于人工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8.

  【答案】AD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选项B、C不正确。

  9.

  【答案】ABC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4/2=2(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1300×2=-100(元)(F),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300×2-600×2×2=2600-2400=200(元)(U),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300-1250)×2=50×2=100(元)(U),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50-600×2)×2=50×2=100(元)(U)。

  10.

  【答案】BD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有的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三、计算分析题

  【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6×4=6.4(元/件)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6×6.5=10.4(元/件)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960-7200×1.6)×4=5760(元)(U)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6096/12960-4)×12960=14256(元)(U)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0-6000×1.6×6.5=876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6000×1.6-7200×1.6)×6.5=-12480(元)(F)

  (6)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0-6000×1.6×6.5=876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6000×1.6×6.5-12960×6.5=-21840(元)(F)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960×6.5-7200×1.6×6.5=9360(元)(U)

  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差异为超支75120元(87600-21840+9360),原因如下:生产效率较低,导致成本超支9360元;耗费超支导致成本超支87600元;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实际工时大于生产能量,使得节约成本21840元。

1 2 3 4
责编:jiaojiao95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