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城乡规划师 >> 相关知识 >> 模拟试题 >> 2018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相关知知识预习题(3)

2018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相关知知识预习题(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 2018年6月25日 ]  【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住宅的经济技术指标有①居住面积系数(K)K=标准层的居住面积÷建筑面积×100%。居住面积系数反映居住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K>50%为佳,K<50%为差。

  ②辅助面积系数(K1)K1=标准层的辅助面积÷使用面积×100%,使用面积也称为有效面积,等于居住面积与辅助面积之和。辅助面积系数K1一般在20%~27%之间。③结构面积系数(K2)K2=墙体等结构所占面积÷建筑面积×100%,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K2一般在20%左右。④每户面宽,每户面宽=建筑物总长÷总户数(m/户)。⑤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人数(m2/人)。⑥平均每户居室数及户型比,户型比=某户型的户数÷总户数。

  第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B法一般不用于工业化住宅设计中。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7:工业化住宅;

  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组合管理科学化。可采用模数分格法;定参数,基本块组合法;模数构件法。

  第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1.用地范围及界限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的几条控制线: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的含义。

  2.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3.场地出入口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点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市、区中心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等周围的建筑物,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实施条件的规定。

  5.停车场车位数量

  按建筑规模及规划部门要求设置相应面积。

  6.指标控制

  建筑强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口净密度、人口密度等。

  7.场地总平面设计

  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安排与统筹,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设地区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因素,对场地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布置,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有机整体。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用地不被水淹,雨水顺处排出;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考点:

  1.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场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种,即平坡式(<3%)、台阶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级或多级组合的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联系可以用台阶、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决。在确定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确定设计标高,必须根据用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的错层等使用要求和基础情况,并考虑道路,管线的敷设技术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着减少土石方量的原则来进行。

  3.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划分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明沟或暗管),做出场地的排水组织方案。其中还应特别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计算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近平衡,且土石方工程总是达到最小。

  第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孔庙全国基本上为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寸与手法。

  考点: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C三个选项不够全面。

  考点:

  1.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四种:即无交通管制、渠化交通、交通指挥、立体方式。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交叉口设计的要求是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道路交通流量要求。

  第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道路排水和地下管道的埋设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27:纵坡的确定;

  城市道路纵坡大小关系到交通条件、排水状况与工程经济。过大的纵坡会引起车速降低和行车不安全;过小的纵坡在多雨地区易导致街坊、路面排水不畅。

  1.最大纵坡:

  (1)考虑因素:考虑行车技术要求、工程经济因素、道路类型、交通性质、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临街建筑规划布置、地下管道敷设要求。

  (2)坡度:在平原地区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其它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建设值为:快速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60~80km/h,最大纵坡为3%~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最大纵坡为3%~4%;区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最大纵坡为4%~6%;支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最大纵坡为7%~8%。

  2.最小纵坡:

  最小纵坡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地面水与地下排水管道内的水能够通畅地排除,而不致造成雨水排泄管道淤塞。应根据当地雨季降雨量大小、路面类型以及排水管道直径大小而定。一般为0.3%~0.5%。

  3.坡长限制:

  坡长既不宜过长,但也不宜过短。过短的坡段,路线起伏频繁,对行车及道路视距均不利,一般其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两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城市交通性干道不宜小于100m,居住区道路不得小于50m坡长。

  第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因为多层停车库停车数量多,车辆出入频繁,且日夜开放,故A项满足所有要求。

  考点:

  多层停车库按车辆进库就位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坡道式车库和机械化车库两大类。

  坡道式车库又可划分下列4种类型:

  1.直坡道式车库

  2.螺旋坡道式车库

  3.错层式车库

  4.斜坡楼板式车库

  第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应布置为环状,以减少配水管数量。

  考点:

  考点13:给水管网布局原则;

  1.给水管:重力管、压力管。

  2.给水管网技术指标:干管管径一般200mm以上,配水管管径一般至少100mm,消防用水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接户管管径不宜小于20mm。

  3.给水管网布置形式:树状网和环状网。市中心宜采用环状网,郊区或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树状。近期采用树状网,远期逐步增设管线结构成环状网。

  4.布置原则:安全可靠,投资节约。

  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1000m。

12
纠错评论责编:qingq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