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教育理论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12)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9月25日 ]  【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D2.B3.C4.D5。B6.C7.D8.C9.Al0.Cll.Bl2.C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2)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有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

  (3)从传授知识的能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14.错误。因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16.(1)作好个别教育工作;(2)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同意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作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7.(1)教材建设的突破;(2)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扩大了教学规模;(4)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5)师生关系的突破。

  四、论述题:l5分。

  18.(1)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

  (3)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涉及、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D 20.C 21.A 22.D 23.B 24.A 25.D 26.A 27.B 28.C 29.C 30.B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错误。记忆的保持不是一个消极、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对输入的信息加工、编码,旧经验要对新知识主动整合,使识记材料在量与质上,都会产生变化。从保持的量和质上的分析来看,保持这种记忆环节,并不是信息在脑中的被动的,简单的印留,而是主动的、复杂的加工过程。

  32.错误。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1)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一般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是较为明显的,特殊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它主要指智力发展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呈常态分配的曲线形式,绝大多数人属于智力正常范围,智力超常或智力落后的人是极少数。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方面优异能力,称能力的早期表现,有些人的才能表现较晚,常被称为“大器晚成”。但就多数人来说,中年时期则是成才或出成果的最佳年龄。

  34.对世界心理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大流派分别是: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35.(1)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2)思维的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八、论述题:l5分。

  36.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在多数情况下对某件事的态度,其认知成分(看法)与对行为成分的认知(行为)是一致的,因此心安理得,态度维持不变。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例如有与原来的认知及行为相反的看法,或偶尔做了一件违背初衷的事,这时人的认知就失去了协调,产生了不舒服或紧张的心理状态。它迫使认知要恢复协调。

  一种办法是改变原有的认知及与其一致的行为,即改变态度。另一种办法是维护原先的态度,但必须加上一种辩护的理由,即要引进新的认知成分。

  认知不协调理论能说明态度的改变,特别强调个人通过自我调解达到认知平衡而改变态度。认知不协调理论告诉我们,要想引起学生态度的变化,必须给他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先引导他做出新的行为,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认知不协调的过程中辩护的理由越多,原有的态度越难改变。因此,在认知不协调中,要想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关键是减少为消极态度辩护的理由,驳倒这些理由,要维护积极的态度则要增加有关的辩护理由,使其立论充分。

  热点资讯2018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10月27日-28日

  各科类考试科目 考试大纲 考前注意事项 考场规则

  2018年成人高考网上评卷答题要求 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加入成人高考学习交流群群:371104128成人高考还有备考资料试题让你学习

手机扫码加群

1 2 3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