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法律知识 >> 模拟试题 >> 2018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知识章节知识点强化题(1)

2018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知识章节知识点强化题(1)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8年6月9日]  【

  多项选择题

  第16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A工矿商贸事故

  B环境污染事故

  C核设施事故

  D国防科研生产事故E建筑施工事故

  答案:B, C, D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17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下列哪四级()。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18题:《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报告管理条例》明确的负有事故报告义务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A事故发生单位现场人员。

  B事故单位负责人

  C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D有关地方人民政府。E村委会、居委会

  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第19题: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派人组成。。

  A人民政府、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纪检部门

  D监察机关、

  E公安机关

  答案:A, B, D, E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20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

  A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

  B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

  C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D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E事故调查应坚持“快”“准”

  答案:B, C, D, E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21题:6、《条例》规定的事故分级要素有三个,可以单独适用,分别是()。

  A人员伤亡的数量

  B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C社会影响

  D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E企业性质

  答案:A, B, C

  答案解析: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制定过程中对事故名称、事故等级如何确定的问题反复研究,并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分级的规定,最终确定了以人员伤亡(集体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三个要素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级,以前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应当以此为准。

  1.事故定级的要素。事故定级要素的界定必须从各类事故侵犯的相关主体、社会关系和危害后果等方面来考虑。《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分级要素有三个,可以单独适用。

  (1)人员伤亡的数量(人身要素)。安全生产和事故调查处理都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事故危害的最严重后果,就是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中毒)。因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人员伤亡的数量列为事故分级的第一要素。

  (2)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经济要素)。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经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要保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权,必须根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多少来区分事故等级。

  (3)社会影响(社会要素)。有些事故的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不到法定标准,但是具有恶劣的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也必须列为特殊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22题:一般事故中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如何组织调查()。

  A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省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E由国务院指定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答案:A, B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23题: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应受责任追究的事故责任主体主要有下列哪()种。

  A事故发生单位

  B事故发生单位所有人员

  C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D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E司法机关

  答案:A, C, D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应受责任追究的事故责任主体主要有四种:

  1.事故发生单位。2、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3.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4.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第24题: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A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B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C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D用从单位对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E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答案:A, B, C, E

  答案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25题:《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26题: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等材料。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C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D工伤鉴定表

  E工作年限

  答案:A, B, C

  答案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27题:《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拒绝治疗的。

  D患病的

  E被行政拘留的。

  答案:A, B, C

  答案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1 2
责编:qingqing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