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质量工程师中级 > 中级理论 > 文章内容

2012质量工程师考试中级理论复习资料(35)

考试网(www.examw.com)  2011年8月23日  
0
质量改进的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本身就是一个PDCA循环,可分为七个步骤完成。

  1.明确问题:组织需要改进的问题会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是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选题时通常也围绕这六方面来选,如降低不合格率、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等。

  活动内容: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它问题重要;

  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

  将不尽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选定题目和目标值如果有必要,将子题目也决定下来;

  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

  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

  2. 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了解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

  活动内容:

  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的若干要点,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等;

  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测量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3. 分析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

  活动内容:

  (1) 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搜集关于可能原因的全部信息;

  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的信息,消去已确认为无关的因素,重新整理剩下的因素。

  (2) 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制订计划来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

  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如条件允许,可以将问题再现一次。

  4. 拟定对策并实施。

  活动内容:

  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来;

  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5.确认效果:对质量改进的效果要正确确认,错误的确认会让人误认为问题已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反之,也可能导致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视而不见,从而挫伤了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活动内容:

  使用同一种图表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

  6.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对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纳入质量文件,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发生。

  活动内容:

  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即Why、What、Who、When、Where、How,并将其标准化,制订成工作标准;

  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传;

  实施教育培训;考试

  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7. 总结: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活动内容:

  总结本次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那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那些尚未解决;

  找出遗留问题;

  考虑为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做。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