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质量工程师初级 > 初级知识 > 文章内容

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与质量成本管理(6)

考试网(www.examw.com)  2010年4月17日  
0
  7.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通过各种措施,达到质量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质量成本控制是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保证。

  7.1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包括各级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先进程度、产品的复杂程度、供应商提供物料的质量、过程控制文件与控制质量等)并充分考虑以往的质量成本统计记录,然后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质量成本目标应有企业总目标,也应由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这样不仅便于考核也有利于操作。

  对一个企业,过去从未进行过质量损失方向的统计与分析,那么第一步可以先统计质量损失率,目的是掌握目前阶段的质量损失情况,继后便可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质量成本目标是要修订的,一般实施一阶段,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若有效果就可对目标进行调整,可以一年调整一次,但这不是规定而是由企业根据现状决定。

  总之,确定质量成本目标应充分考虑目标实施的可行性,使职工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避免员工丧失信心,走过场。

  7.2寻求最佳质量成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状况,寻求企业最佳质量成本。理论和实践证明鉴别成本和预防成本是随着合格品率的提高而增加,而内外损失成本是随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从经济的观点来看,适当的质量成本应建立在质量成本合理平衡的基础上.

  8.ISO9000与质量成本

  ISO9001标准中虽然没有对质量成本控制提出要求,但质量成本本身与质量体系及运作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来降低质量成本,同样可以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测量结果来反映体系本身的有效性。

  ISO9004标准中要求管理者应当考虑将过程有关的数据转换为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提供对过程的可比较的测量,并促进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财务测量可包括:

  --预防和鉴定成本的分析

  --不合格成本的分析

  --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分析

  --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

  组织可以首先考虑建立《质量成本损失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及内部、外部故障成本进行测量和监控,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对体系进行监控并与改进程序进行接口。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