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咨询工程师 >> 政策规划 >> 规划指导 >>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核心考点:第十章第三节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核心考点:第十章第三节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 2019年3月14日 ]  【

  三、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 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强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1.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1)推动形成四个格局:

  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以及可持续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2)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采取不同政策

  1)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优化空间开发结构,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推动重点开发区域集聚产业和人口,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3)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范围。(限制开发区)

  4)加大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力度。

  2.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1)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

  (2)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3)建立健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4)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3.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1)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2)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

  (3)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对接近或达到警戒线的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

  (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1.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

  2.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用水总量控制在 6700 亿立方米以内。

  3.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

  (2)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增量),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 20%。

  4.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

  (1)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加强复合矿区开发的统筹协调。

  (2)支持矿山企业技术和工艺改造,引导小型矿山兼并重组,关闭技术落后、破坏环境的矿山。

  (3)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4)完善优势矿产限产保值机制。

  (5)建立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健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6.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7.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16 年曾考)

  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 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三)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1.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 25%;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80%以上。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

  2.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

  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

  3.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加大重点区域、有色等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4.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 95%和 85%(13 年曾考)。建立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

  5.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

  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汚黑名单制度。

  (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加强“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 56%。

  2.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坚持源头保护、系统恢复、综合施策,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扩大生态产品供给

  丰富生态产品, 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 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4.维护生物多样性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

  (五)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1.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有效控制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2)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

  (3)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4)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2.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等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适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

  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落实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家自主贡献。

  (六)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1.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用途管制,严守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2)建立森林、草原、湿地总量管理制度。

  (3)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建立绿色税收体系。

  (5)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

  (6)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7)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

  (8)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2.加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全面调查评估。

  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网络,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

  严格环境损害赔偿,在高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七)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培育服务主体,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1.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

  (1)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2)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3)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

  (4)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5)统筹推行绿色标识、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6)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7)完善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等发电上网政策。

  (8)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2.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 研发、 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

  2019咨询工程师培训招生:含四科精讲班+冲刺班+习题班;包含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老师点评),助力备考

查看详情 进入购买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12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