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真题 >> 教育类 >> 学前游戏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浙江省2012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3月8日 ] 【大 中 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智力游戏

27.体育游玩

28.音乐游戏

29.游戏常规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哪些?

31.我国的教育者把游戏特征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32.儿童游戏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特征有哪些?

33.罗伊斯认为游戏活动具有哪几种特点?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35.试述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14分)

36.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认识到人各有长短,因此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北京市特级教师沈小燕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两棵树之间栓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四个筐,筐里有“水果”,每个筐下放着一把小椅子。每四个孩子为一组,每组中有三个矮个儿、一个高个儿的幼儿。只有高个儿站在椅子上才能“摘”到果子。游戏的任务是看哪一组先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在最初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奋勇争先,都想把果子摘回来。但是矮个儿的孩子站在椅子上,怎么踮脚也采不到果子。结果,没有一个组能做到把果子全部摘回来,有的组采到的果子很少,有的组一个也没拿回来。于是,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幼儿通过热烈的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分工合作,高个儿负责采,矮个儿负责运回来,这样才能又快又多地把果子采回来。这个办法果然管用。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对于合作的必要性有了切身的体验。

请你解释教师用的是哪一种指导策略,以及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may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