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笔讲串讲 >> 教育类 >> 教育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2自考《教育心理学》辅导资料9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1年11月3日 ] 【大 中 小】
155、试述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法。

  答:(1)非言语线索。许多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是可以通过非言语线索,在不削弱课堂教学力度的情况下加以制止的。

  (2)表扬问题学生的正确行为。减少课堂上问题行为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表扬与该问题行为不相容的正确行为。

  (3)表扬其他学生。为了使问题学生自觉改正自己的问题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学生,来为问题学生榜样,由此督促问题学生矫正自己的问题行为。

  (4)简单言语提示。当教师的非言语线索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起作用时,教师可采取简单言语提示的办法,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5)重复言语提示。教师要确定他想要学生做什么,并把它清楚地告诉学生,然后反复阐明这一思想,直到学生按要求做为止。

  (6)最后的决择。这是教师让学生自己作抉择-或者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或者接受处罚。

  通常,教师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使用上述方法。使用上述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处罚应该适度。(2)处罚时间不能过长。(3)处罚应该切实可行。(4)处罚一定要付诸实施。(5)处罚实施过后,教师应避免再提及此事。

  156、行为矫正技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作性行为与其随后出现的行为与其随后出现的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倚关系,控制着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157、试述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程序。

  答:(1)确定目标行为。应用行为矫正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要观察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以确定需要矫正(增加或减少)的目标行为。

  (2)建立目标行为的基线水平。目标行为确定以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至少三天)的观察,来测定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以此作为目标行为的基线水平。

  (3)选择强化物。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感兴趣的是如何运用强化物来塑造个体的良好行为,而不是如何运用惩罚来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因此,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是应用行为矫正技术的关键。

  (4)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当无强化的消退程序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来强制性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5)实施行为矫正程序,观察目标行为并与基线水平作比较。为了考察行为矫正程序的实际效果,需要对该程序实施期间的目标行为表现作观察和记录,并与先前建立的基线水平进行比较。

  (6)在行为矫正程序起作用以后,减少强化频率。通过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良好行为的保持时间便会愈来愈长,从而有助于良好行为向其他情境中迁移。

  158、几种行为矫正的特殊技术是:(团体相倚管理、家庭强化系统、代币制经济)

  159、简述什么是团体相倚管理?它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答:团体相倚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把强化物与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联系起来,针对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来决定是否实施强化物,这种特殊的行为矫正技术即为团体相倚管理。其优点在于:

  (1)易于实施。由于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行为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如果针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分别对其实施强化程序,则会非常麻烦和不方便。

  (2)有利于矫正来自同伴支持的问题行为。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160、(拜瑞斯)等人曾在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中进行了(良好行为游戏)的试验。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snr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