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刺法灸法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刺法灸法学》章节复习题:第6章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28日]  【

  二、判断题

  1.艾炷灸根据灸后有无化脓而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 )

  2.临证以新鲜的艾绒为佳品。( × )

  3.艾灸法临床应用较广,以治疗寒证、虚证、阴证为主,临床常用于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的疾病,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者。( √ )

  4.补法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 × )

  三、名词解释

  1.灸疮:亦称灸花,是化脓灸后局部组织因被灼伤而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

  2.灸量: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3.艾炷灸补法:为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于施灸穴位,以使真气聚而不散。

  四、填空题

  1.艾炷制作方法有手工制作与艾炷器制作两种方法。

  2.艾条又名艾卷,系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可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两种。

  3.艾炷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5.艾条灸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又有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等。

  6.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7.蒜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作用,故隔蒜灸临床适用于治疗痈、疽、疮、疖等。

  8.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适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等。

  9.附子有温肾壮阳的作用,隔附子灸适应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10.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11.青壮年、男性,初病、体实者,宜大炷、多壮;妇女、儿童、老人,久病、体虚者,宜小炷、少壮。

  12.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少也,生即少灸,熟即多灸。

  13.施灸顺序,一般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

  14.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15.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未化脓者者,可用灸法。

  16.灯火灸法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烧灼耳穴、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17.药线灸法是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以治病的灸法。应属于直接灸法。

  18.药笔灸法是在雷火神针与阳燧锭的基础上改进应用的灸法。

  19.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20.玻璃罐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

  21.常用针罐法有留针罐法、出针罐法、刺络罐法三种。

  22.刺络罐法即拔罐与放血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23.投火法的操作方法是:将蘸酒精的棉球或折叠的软质白色纸片(卷)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4.闪火法的注意事项是: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25.水煮罐法的优点是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且可罐药结合,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留罐、排罐。

  26.药罐法常用方法有药煮罐法、药蒸气罐法、贮药罐法。

  27.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排罐法。

  28.针罐法指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