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药剂学(二)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药剂学(二)》章节试题及答案:第4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5日]  【

  三、问答题

  1.气流粉碎机的粉碎特点有哪些?

  (1)可进行粒度要求为3~20仙m超微粉碎;

  (2)由于高压空气从喷嘴喷出时产生焦耳一汤姆逊冷却效应,故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的粉碎;

  (3)设备简单、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可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

  (4)和其他粉碎机相比粉碎费用较高

  2.制备散剂时,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

  (1)各组分的混合比例;

  (2)各组分的密度与粒度;

  (3)各组分的黏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吸湿成分的混合;

  (5)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3.片剂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1)运输、贮存、携带及应用方便;(2)性状稳定,剂量准确,成本低;(3)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片剂;

  (4)常出现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问题;(5)含挥发油成分时,久贮含量下降;(6)婴、幼儿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4.片剂包衣的目的何在?

  (1)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例如肠溶衣片;(2)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3)掩盖药物的苦味或不良气味;(4)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5)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6)改善片剂的外观。

  5.片剂分为哪四类辅料? 各举2—3例说明?

  (1)稀释剂,例如淀粉、甘露醇、乳糖等;(2)粘合剂,例如淀粉浆(8%~15%)、HPMc、PVP等;

  (3)崩解剂,例如cMs—Na、干淀粉等;(4)润滑剂,例如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等

  6.简述片剂松片与裂片的原因。如何克服?

  (1)松片:片剂硬度不够,稍加触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松片。主要原因是黏性力。 不够或压力不足造成的。应增大压力或增加粘合剂的量或浓度。

  (2)裂片:片剂发生裂开的现象称为裂片。主要原因是压力分布不均匀或物料压 缩成形性差造成的。解决措施是使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从整体上提高物料的塑性,降低弹性复原率。另外,颗粒中细粉多、颗粒过干、粘合剂用量不够或黏性弱、片剂 过厚及加压过快也是造成裂片的原因

  7.简述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裂片和顶裂:压力分布不均及物料的压缩成型性差是裂片的主要原因。另外,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粘合剂黏性较弱或用量不够、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解决措施是使用弹性小、塑性好的辅料,从整体上提高物料的塑性,降低弹性复原率。

  (2)松片:主要原因是粘合力差,压缩力不足。解决措施是增加粘合剂的量或换适合的粘合剂。

  (3)粘冲:造成粘冲的原因是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解决措施是适当干燥颗粒、加适当润滑剂等。

  (4)片重差异超限: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解决措施是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5)崩解迟缓:片剂超过了规定的崩解时限。解决措施是适当地调节压力;加适当的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

  (6)溶出超限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出规定量的药物。解决措施是在崩解、溶出、吸收等过程调节。

  (7)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片重差异大,小剂量药物混合不均匀,可溶性成分迁移。解决措施是制合适大小的颗粒,混合均匀,采用流化床干燥等。

  8.片剂崩解的机制是什么?常用哪些崩解剂?

  (1)崩解机制:①片剂中的可溶性成分遇水后迅速溶解,形成很多溶蚀性孔洞,致使片剂难以维持其形状而溃碎;②片剂中的可溶性成分在颗粒间形成的“固体桥”,当水分渗入片剂后,这些“固体桥”溶解,结合力消失,片剂作为一个整体就难以继续存在,从而发生崩解;③有些片剂中含有遇水可产生气体的物质,遇水后产生气体造成片剂的崩解;④崩解剂吸水后体积膨胀使片剂的结合力被瓦解,从而发生崩解;⑤润湿热:片剂吸水后,其中的某成分产生润湿热,使片剂的空气膨胀,从而造成片剂的崩解。

  (2)常用的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和枸橼酸)

  9.压片时为什么要加润滑剂,举出常用的两种润滑剂?

  (1)加润滑剂的目的:增加颗粒的流动性;防止粘冲;顺利推片等

  (2)常用的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等。

  10.简述湿法制粒压片的主要过程和一般要求?

  (1)制软材:主药与辅料粉碎并混合均匀后,加适量的润湿剂或粘合剂,搅拌均 匀,制成松、软、黏、湿度适宜的软材;

  (2)制湿颗粒:将软材通过筛网或搅拌刀等制得大小适宜、粒度均匀、近似球形的颗粒;

  (3)湿颗粒的干燥:用适宜的温度、干燥到颗粒含适宜的水分以便于压片;

  (4)整粒与混合:对干燥后的颗粒给予适当的整粒,使结块、粘连的颗粒散开,得到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整粒后加外加崩解剂、润滑剂混匀;

  (5)压片:药物用适宜的压力,适宜的冲模压片。

  11.大部分片剂制备采用制粒压片工艺,请问制粒方法有哪些?制粒过程又有何意义?

  (1)制粒方法:①湿法制粒: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如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喷雾制粒、转动制粒、挤出滚圆制粒、挤压制粒、液相中球晶制粒等;②干法制粒:常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以及容易压缩成形的药物的制粒,方法简单、省工省时。如滚压法、大片法;③其他方法制粒。

  (2)制粒的目的:①改善流动性;②防止各成分的离析;③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 的粘附;④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⑤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的均匀传递;⑥便于服 用,携带方便,提高商品价值。

  12.列举三种以上湿法制粒的方法及特点?

  (1)挤压制粒:把药物粉末用适当的粘合剂制备软材后,用强力挤压的方式使其 通过具有一定大小筛孔的孔板或筛网而制粒的方法。步骤为:原料、辅料粉末一混合_ 捏合一挤压制粒一干燥_+整粒_颗粒。挤压式制粒机的特点为:①颗粒的粒度由筛网 的孔径大小调节,粒子形状为圆柱状,粒度分布较窄;②挤压压力不大,可制成松软颗 粒,适合压片;③制粒过程经过混合、制软材等,程序多、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批量、连 续生产;④制备小粒径颗粒时筛网的寿命短等。

  (2)转动制粒:在药物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在转动、摇动、搅拌等作用下使粉末聚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球形粒子的方法。所用设备有圆筒旋转制粒机、倾斜转动锅。

  (3)高速搅拌制粒:将药物粉末、辅料和粘合剂加入一个容器内,靠高速旋转的搅拌器的搅拌作用迅速完成混合并制成颗粒的方法。特点:在一个容器内进行混合、捏合、制粒过程,具有省工序、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缺点是不能进行干燥。

  (4)流化床制粒:使药物粉末在自下而上的气流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向流化床喷入使粉末聚结成颗粒的方法。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又称“一步制粒”。特点:在一台设备内进行混合、制粒、干燥,甚至是包衣等操作,简化工艺、节约时间、劳动强度低,制得的颗粒密度小、粒子强度小,粒度均匀,流动性、压缩成形性好。

  (5)复合型制粒:搅拌制粒、转动制粒、流化床制粒等各种制粒技能结合在一起,使混合、捏合、制粒、干燥、包衣、冷却等多个单元操作在一个机器内进行的新型设备。

  13.湿法制备颗粒的机制是什么?

  (1)粒子间的结合力:①固体粒子间的引力,来自范德华力、静电力和磁力;②自由可流动液体产生的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③不可流动液体产生的附着力和粘着力;④粒子间固体桥;⑤粒子间机械镶嵌。

  (2)从液体架桥到固体架桥的过渡:①架桥液中被溶解的物质经干燥后析出结晶而形成固体架桥;②高黏度架桥剂靠黏性使粉末聚结成粒。

  14.片剂常用的包衣方法与设备有哪些?

  (1)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流化包衣法、压制包衣法;

  (2)锅包衣装置:倾斜包衣锅、埋管包衣锅、水平型包衣锅;转动包衣锅;流化包衣装置有流化型、喷流型、流化转动型。

  15.中药片剂制备时应如何对原药材进行处理?

  (1)用量极少的贵重药材、毒剧药物、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含有少量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及某些矿物药材均应粉碎成细粉,过100目以上筛,备用;

  (2)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应采用蒸馏等方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必要时残渣再煎煮,制成稠膏;

  (3)有效成分已知者,可根据有效成分的特性,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溶剂提取有效成分;

  (4)含醇溶性成分,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用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提取法提取,并制成稠膏;

  (5)含纤维较多、黏性较大或质地坚硬的药材以及方剂中可加入汤煎药者,均采用水煎煮浓缩成稠膏备用。也可用水煎煮浓缩后,再用醇沉淀法除去部分醇不溶性杂质,再浓缩成稠膏或继而干燥成干浸膏备用。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