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全科医学导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全科医学导论》仿真试题及答案_第6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7月26日]  【

  三、问答题

  1、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包括哪几个要素?其核心要素是什么?

  从“生到死”的全程服务。包括: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健康一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无论新、旧、急、慢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全面的连续管理,对服务对象健康责任的连续不断性、不管病人是否在自己的诊所。 核心是责任的连续性。

  2、全科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人口老龄化。②疾病话和死因谱的变化。③医学的高度专科化与公众需求矛盾日益尖锐。④现代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⑤卫生经济方面的压力。

  3、简述全科医疗与初级卫生保健的共同之处。

  ①两者都立足于社区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系统的基础和门户。②两者都以门诊或一线服务为主体的,强调服务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可得性和可用性。③两者都是一种社区规划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需要个人、家庭和社区共同的积极参与。④其目标都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⑤两者所依赖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

  4、试述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

  ①是第一线的,以社区中全体居民为对象的最基本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②全科医疗是以门诊服务为主体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③全科医疗服务体现全科医学关于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人性化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原则。④全科医疗以家庭为单位。⑤全科医疗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为服务范围。⑥全科医疗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⑦全科医疗采用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⑧全科医疗采用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⑨全科医疗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⑩全科医疗要求医生做病人及其家庭的朋友,作其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5、人事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注重个人,提供以健康为目标的人性化的服务 ②综合性服务;③连续性服务;④协调

  性服务;⑤可及性服务。

  6、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包括:其一,针对病人的健康问题,即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问题。其二,是将病人作为一个人的服务,即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主要方面。包括:病人陈述,就医背景,情感交流,医生对病人详细解释和教育。让病人自己充当决策 者,和利用各种资源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全面支持和帮助,使病人作为一个人而得到全面顺利康复,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疾病被治愈或作为一种症状得以缓解。

  7、影响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几方面?

  ①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品德、行为、技术、服务等; ②医患关系; ③病人对疾患的认知及评价;④医疗环境及措施。

  8、疾患对病人生活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①威胁到躯体的功能甚至生命;②生活规律被打乱或正常活动受限制③生活拮据或社会地位改变④导致某些关系受到威胁或破裂⑤中断重大人生计划的实施或导致生活失去意义。

  9、一般患病体验的普遍特征有哪些?

  ①精神与躯体正在分离的体验;②与生活的世界逐渐隔离的体验;③失去时间变化的体验;④恐惧和焦虑的体验;⑤对健康充满羡慕感的体验;⑥损害理性的本能,容易被激怒; ⑦忌讳或拒绝接受症状及由此产生的紧张心理的体验。

  10、试述病人对医生的共同期望有哪些?

  ①对医生高尚医德的期望;②对医生医疗技术的期望;③需要医生提供其它方面帮助的期望;④对医生服务态度和技巧的期望。

  11、简述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

  ①躯体方面的不适超过了忍受的限度; ②心理上的焦虑达到了极限;③出现信号行为; ④出于管理上的原因;⑤周期性健康检查或预防、保健的目的; ⑥机会性就医;⑦随访。

  12、全科医生如何确认并处理现有问题?

  ①确认现存问题。医生根据病人就诊原因,现存问题的特性,病人的疾病因果观,健康信念模式,顾忌与担心,病人的期望和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②制定处理计划。医生与病人达成问题的共识,与病人及家人协商处理计划的细节,鼓励病人承担实施的责任。③实施处理计划。医生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去观察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动员个人、家庭、社区等可利用资源,病人主动配合,使医疗服务达到满意效果。

  13、简述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①确认并处理现存问题;②对问题进行连续性管理;③适时提供预防性照顾;④改进病人的求医行为。

  14、关系健全的家庭至少应包括哪八种关系?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感性关系;伙伴关系(相伴相爱);经济关系;人口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社会化关系(承担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责任)。

  15、全科医师在判断家庭角色是否具有充分功能时,依据哪些标准?

  ①家庭对某一角色期望是一致的。②各个家庭成员都难能适应自己的角色模式。 ③家庭的角色模式符合社会规范、能被社会接受。④家庭成员的角色能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即家庭成员乐意演自己的角色,不致产生反感 ⑤角色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适应角色转换,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