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七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7日]  【

  五、简答题

  1、简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学说,你从这个学说里学会了哪种调整情绪的方法?

  沙赫特—辛格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环境、生理和认知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认知因素起最主要作用。

  (仅供参考)方法:(1)处于恶劣环境时要改变自己对情景的认知评价;(2)身心与精神密切相关,要设法改变生理因素;(3)要脱离情景,脱离刺激。

  2、哪些因素导致了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上的偏差?

  原因:(1)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得出不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行为归因于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获得解释。而观察者只看到了行动者一种即时的行动,以此来判断行动者。他不知道行动者在过去不同情景下的行动,因而,观察者常常对这种行动加以泛化,以为此行动者为行为在许多情景下都是一致的。结果,观察者往往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动者的内在倾向性。(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会利用最显著、可利用性最高的那类信息。从行动者角度,行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所以更可能利用环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相反地,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环境成为了背景而行动者的行动成了注意的中心,行动吸引了观察者作出因果解释。所以,观察者与行动者相比,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归因的基础,来推论出他相应的内在倾向性。

  3、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这时往往会失去判断的能力和自觉性,陷入“当局者迷”的境界中,而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主观上会否认其他的观点并坚持主见,并按照自身的意志去行事,不容易接受其他的意见和建议。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即为大家所知的时候,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不愿意接受其他的意见。

  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支持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和困境。

  4、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哪些改变?

  (1)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5、简述归因治疗中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干预的方法

  (1)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不在唯一,帮助个体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 (2)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使个体关注问题的方向更加有积极意义,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并缓解特定时期的焦虑紧张状态。(3)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重新树立对问题解决的信心,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 (4)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相对客观地树立良好的归因习惯。

  六、论述题

  举例说明自我归因的应用

  (1)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个因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对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让病人把他们情绪上的激起归因于其他外在刺激,那么这些症状(如恐惧、焦虑)就会减弱或消失。这种归因可以帮助个体渡过困境和缓解问题对自身造成的压力。

  (2)“错误归因”治疗。 原理:即不主张用寻求隐藏根源或重新学习的方法,而从认知的水平上去纠正,主张使病人对激起原因作出错误的归因,即令其用某种错误的判断去替代那个真实的原因,从而使得病人得到治疗,让其问题自动地解决。这种治疗涉及伦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个体的痛苦体验,引发不良的心理反应。

  (3)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习得无助的归因含义是,当人们感到他们不能控制事件的发生时,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这种解释直接关系到他的反应的强度和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