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学前教育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31日]  【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l分,共15分)

  1.幼儿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_______和社会文化差异。

  2._______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3.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_____ 4.格罗斯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_______。5._______指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识别、理解对方交际表现中的隐含意义的活动。

  6.苏联心理学家于l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7.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

  8.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对自我的监督,它遵循____,具有支配个体趋向社会规范的力量。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_______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认知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儿童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

  10.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我们称之为_______。

  11.发散思维也叫_______,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_______两个方面构成的。

  13._______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它主要包括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

  14._______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15.所谓,_______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

  填空题答案:1.性别差异 2.人格 3.“试误说”4.练习或生活准备说 5.元交际 6.加里培林 7.定向 8.至善原则 9.行为 10.问题 11.求异思维 12.诱因 13.认知结构变量 14.共同要素说 15.心理辅导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答:错误。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2.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答:正确。习惯是自然习得的,而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

  3.班杜拉的观点和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答:错误。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是: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这一基本论调并不十分确切。因为,未来行为的出现并非直接取决于当前行为的结果,而是由于人认识到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产生了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对结果的期望,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4.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答:错误。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5.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或减少反应发生的概率。 答:错误。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简述培养幼儿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答:(1)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3.简述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答: 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行为,直至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容易半途而废。 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困难是会克服的,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高效地获得新行为,并自如地表现所习得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

  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效能水平低的人充满着恐惧和焦虑。

  4.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答:(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学生行为的改变。

  答: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5)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 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 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举例说明再给l~3分)

  2.试举例论述幼儿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内容。 答: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 (1)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首先,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其次,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问应保持在30~50分钟。 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应基本均等。 另外,应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集体游戏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幼儿按照统一的教育要求与规则开展游戏,如体育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进行的游戏。 (2)科学布置游戏空间 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空间的密度及空间的安排都制约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安排游戏空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空间密度越大,表明越宽敞;反之,空间密度越小,则表明越拥挤。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 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 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 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 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另再举例说明,酌情给1~3分)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