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现代汉语专题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2月23日]  【

  四、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定位语素就是词缀。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P81】

  错误。词缀是定位语素,但是定位语素不一定是词缀。在定位语素中,只有具有构词功能的那部分语素才是词缀,不具有构词功能的定位语素不是词缀。

  2.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并说明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异同。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杀、忐忑、卢布、沉沉、哗啦、哎呀。【P107】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词。如:路线、规律、桌子。【P108】

  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的合成词。如:喜悦、博文、改正、叫好、自立。【P113】

  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如:老师、读者。【P115】

  复合词与派生词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词根语素。不同的是复合词是全部由词根语素构成,而派生词除词根语素外还必须有词缀语素。

  3.词义理据是不是词义?为什么?【P122】

  词义理据不是词义。它是一个词构成的缘由根据,它的内容包括由多个语素构成合成词,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语素而不选择那样的语素,语素义、词义和客观事物对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语素和语素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等。

  4.为什么说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139】

  之所以说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地名反映我国古代历史,如登封市原名嵩阳县,因唐代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而更名。二、地名反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如“河南省”以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之南而得名,因为其为古“豫州”之地,简称“豫”,又因为豫州居九州之中心,又称“中州、中原”。三、地名反映宗族观念,如“杨庄、薛店、韩村”等。四、地名反映祈福观念,如“永安、太平、天安门”等。五、地名反映地理人文观念,如“沁阳、江阴、衡阳、华阴”等。六、地名反映宗教文化,如“观音寺、关帝庙、清真寺”等。七、地名反映传说故事,如河南的长葛市,其地名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部落首领葛天氏。八、地名反映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如广东省中山市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得名。

  5.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P171】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功能。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我们把“打仗”归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于不同词类。

  6.什么是表述性?为什么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P191】

  表述性是指既表达观察现实,又陈述主观意图。只有句子才有这个特点。别的语言单位不具备。例如“谁”这个词,在词典里就不是句子,因为它与客观和主观都没有联系,不具备表述特点。当有人敲门,发话人问一声“谁?”,由于它既反映了客观情况,又表达了发话人的疑问,所以就是句子了。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