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艺术欣赏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艺术欣赏》复习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2月20日]  【

  四、赏析题(40分)

  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8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要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

  1.《春》的绘画风格与内容,代表了画家波提切利的基本画风,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的精神追求。请以此画为例,具体赏析画家的风格特征及精神追求。波提切利——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卒于同地,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绰号,原意为“小桶”。他少年时期曾学过金银手艺,后转入画家F•利皮门下为徒,1470年开设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主要画宗教和神话题材,《维纳斯的诞生》为其名作之一。1480-1500年间声名卓著,其后名声大减, 1510年去世。

  这幅画创作于1478年,当时的佛罗伦萨,正值号称“豪华子王”的美弟奇家族的罗伦佐统制时期,同时又是诗人、艺术家辈出的艺术鼎盛时代。美弟奇家族从罗伦佐的祖父可西莫开始,就一直以艺术的保护人而闻名于世,罗伦佐对艺术也有所了解,喜欢收藏艺术品。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而作为宫廷画家的波提切利和宫廷内一些文学家与思想家关系甚好,自然在他的绘画上打着许多特有的思想印记。有许多作品从内容上看也显得寓义深刻,构思复杂,如他的《诽谤》、《春》等作品即是如此。但还应看到,他有一些画是以另一种心情表现的,特别是那些歌颂圣母的宗教画,构图也很特殊,《圣母颂》就是一例。

  《春》从绘画技法来讲由于没有采用当时已在法兰德尔流行的油画技法,而是采用传统的蛋清画法。画面上华丽的装饰效果反而更加强烈。由于蛋清干后会使颜色形成坚硬的一层,是一种透明的颜色,因此在这幅画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接近水彩画的纯净,透明的效果。

  在绘画史上,有许多作品描绘春天,然而还没有一幅作品能于波提切利的这幅《春》相媲美。可以这么说,这幅画已经尽善尽美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波提切利在这幅画里,构图上采用了平面的装饰手法,将众多的人物安排在了适当的位置上。画面上一共九人从左至右一横列排开,没有重叠、穿插,并且根据他们在画中的不同作用,安排了恰当的动作。作为主角的女神维纳斯所处位置比其他人稍后一点。画面像一幕正在上演的舞台剧,布景是一片带金色的暗褐的小树林。波提切利在这里表现的是罗马诗人奥凡提奥斯的长诗《行事历》中描写春天的情景。

  我们从画面的右边向左看过去:充满情欲的西风神赛弗尤罗斯正鼓着腮帮子飘然而入,追赶着大地之仙女克罗丽丝。他的到来,最右边的这棵树也折弯了腰,仙女克罗丽丝使劲的企图摆脱西风神的追赶,最终没有逃过西风神的拥抱。克罗丽丝的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纷纷而落。飘在花神费罗拉的身上,形成一件美丽的外衣,如同大自然一样,曾经是一片白色的大地,转眼间已经是鲜花盛开,生机盎然。《行事历》有这样的描写:“我,昔日的克罗丽丝,如今,人们叫我费罗拉。” 波提切利在这里正是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出了奥凡提奥斯的诗意。克罗丽丝是大地的仙女,西风神就是春风。春风吹过,大地花开,美丽的花神随之诞生了。这个过程同时也表现了人生道路上春天到来的丰姿。

  画面左端描绘的三美神舞动着春天彩霞般的轻纱,手拉手在翩翩起舞。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女性美的典型,在形象上波提切利将她们描绘的十分相像,又有微妙的差异。三人中从左至右第一个美神动态幅度最大,头发松散地披着,胸前别着一根别致的胸针,衣服格外华丽、内外起伏,整个姿态显示了她内心剧烈的冲动,这些特征说明了她就是“爱欲”的化身。相反中间的一位,无任何娇饰,衣着也极为朴素,表情严肃,无疑她就是“纯洁”的化身了。在朴素、雅静的“纯洁”和华丽、热情的“爱欲”的接触中,“美”诞生了。三美神中,“纯洁”和 “爱欲”的对抗,“纯洁”的左肩衣服脱落下半截,暗示了爱的诱惑,作者在这里表现了爱的觉醒与美的追求。从而自然的引出了作品的主角——美和爱的化身女神维纳斯。她位于两组人物的中间,又稍高一点。飞在上面的丘比特之箭恰好对着“纯洁”之神。一幅春天的作品,同时又是一首讴歌维纳斯爱的胜利的战歌。

  《春》这幅作品,又被称为《维纳斯的盛世》。在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中,一般只有圣母玛利亚才被安排在拱型之下。波提切利在这里借用了这种形式,在维纳斯身后,波提切利利用树枝与背景天空将树型有意识的留出了这样的一个拱型。深色的背景树林,恰好在她的周围豁然开朗,突出了维纳斯主角的地位。她左手提着衣裙,右手稍微举起,仪态端庄、典雅。

  波提切利是一位带着一丝淡淡忧伤,憧憬和追求理想美的抒情诗人。

  2.以教材插图中郑板桥的《丛竹图》为例,赏析郑板桥绘画的基本风格,并说明中国画特点在本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丛竹图 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 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 ‘宁乱毋整, 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钤“郑燮之印”、 “爽鸠氏之印”。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