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新闻事业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13日]  【

  6.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赴河北平山,途经晋绥地区。4 月2 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 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铺面总结。毛泽东指出:,《晋绥日报》在去年六月以后进行的反对右倾的斗争,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出现的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总结了反右反‘左’的经验,使头脑清醒起来,你们的工作就会有改进。'毛泽东认为:,在我们纠正偏差的时候',,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不应当否定一切'。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呼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关于党报工作者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也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功夫研究这些材料。'

  7.刘少奇《对华北记者的谈话》阐述了哪些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党还重视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修养,开展业务的学习与研究活动,以迎接新闻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1948 年9、10 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 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 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刘少奇指出:,我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而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事业,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 报纸每天和群众见面,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人民也是依靠你们的',,依靠你们把他们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至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反映上来,变成新闻、通讯,反映给各级党委,反映给中央。'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一)马列主义的修养——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和阶级分析法的方法;(二)政策路线的知识——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三)正确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当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如实报道与反映实际情况;(四)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到处去看、去问,做许多研究工作,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 新华社等主要新闻机构,还将新闻业务学习与研究列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提出了改进与加强新闻报道的问题。一是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点,在报道上,虽立足于本地区新闻,还需要照顾对全国的意义和影响;二是努力扩大报道范围,要大大加强城市报道,特别是城市工人运动和经济建设的报道;三是新闻报道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四是新闻报道必须准确、迅速、简练。

  8.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新闻事业的?制定 了哪些原则与政策?

  处1948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新华社总结了党在城市报纸宣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指示民决定。8 月15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了关于城市党报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项:一、报纸主要为工农兵服务,但同时也要为干部、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服务;二、报纸以报道农村与工厂的消息谓语,同时兼顾市场、学校以及其他地方;三、报纸副刊,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地对读者做教育工作。1949年3月5 日至13 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党在城市斗争中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等重要问题,为进城后党的工作规定了基本方针与任务。这一报告,也为党的城市办报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党的城市办报方针趋于成熟。 随着大中城市、特别是新闻事业发达的大城市的陆续解放,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也在1948年后被提上议事日程,旧有新闻事业的清理与接管,是一项很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此,中共中央颁发了一系列文件,从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政策界限到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1948年11月8 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指出: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和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对于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和反动党派所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政府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与资财,不准以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主办的报刊与通讯社,不仅允许其向人民政府登记后继续刊行与发稿,并予以保护与支持。对于私人经营的报刊、通讯社与广播电台,既不采取无限放任的政策,以防止它们为反动政治势力所利用,也不采取简单的一律取消的政策,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对长期坚持进步态度的报刊、通讯社予以保护,准其向人民政府登记后继续营业;对中间的则不禁止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营业。但是须依法登记;对反动的则予以没收,停止其继续营业。对于民营广播电台,因其直接联系群众,且可能为敌人作通讯联络之用,故在军管期间一律归军管会统一管理,在军管会管理之下准其继续营业;私营的短波广播电台,则一律停止其播音。 对于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人民政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新闻机构,一律予以封闭。7 月停止设立,8 月下令停止活动、禁止对中国报纸发稿。对外国私商主办的报刊,则准其继续出版。 对于卓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除少数查有实据的特务分子、反革命分子依法处理外,其余均由人民政府安排,明显的进步分子与确有学识的中间分子留用;一般的编辑与记者,比较容易改造者,经过短期教育后分别留用,然而也不轻易使其担任编辑与记者工作;思想祈祷用小案、生活腐化不易改造者,听其或助其转业;技术人员则按对待一般技术人员的方针办理;私营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自行处理。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