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传播学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章节课后习题:第十一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9日]  【

  第二节

  1.什么是“子弹论”?他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大众传播效果观?

  答:“子弹论”是错误的,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

  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表明大众传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2.试分析“有限效果理论”。

  (1).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3).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克拉帕的这些观点极力强调拉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成为“有限效果理论”

  3.简述以下概念和范畴: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传播流,意见领袖与两极传播,强化效果或“补强”效果,“结晶”效果,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

  答: 政治既有倾向性----指的就是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选择性接触---受众对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传播流---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意见领袖:---在传播活动中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特征: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传媒接触大。

  两极传播---“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强化”效果---指人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

  “结晶”效果---是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

  “改变”效果---指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效果。

  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四种:(1)选择性接触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层次。这个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对某些媒介或内容具有回避倾向,而被回避的媒介和内容是很难产生效果的。(2)媒介本身的特性——讯息的媒介渠道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3)讯息内容——包括语言和表达等等,其方法和技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4)受众本身的性质——受众的既有立场和倾向、他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意见领袖的态度,会对大众传播效果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4.什么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和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说服性传播“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霍夫兰(Carl Hovland 192l—1961)是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1953年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5、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答:从20世纪早期的子弹论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论,再到70年代的 以后的宏观效果,人们对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早期的子弹论与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都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利性,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前者主张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无中介的绝对效果,而后者则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作出的重新评价。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