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艺术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艺术概论》名词解释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7月10日]  【

  61.艺术流派

  往往体现为艺术风格相近或相同的艺术家的集合体。明确地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主张、表现手法相似的一批艺术家聚集而成。

  62.推陈出新:就艺术创作来说,即是对历史的、过去的艺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营养,使今天的作品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的精神劳动。

  63.创作素材

  一定的社会生活,正是艺术家赖以创作的原始材料,亦即创作素材。

  64.题材

  是艺术家通过提炼素材而确定下来拟予表达的客观对象。

  65.主题思想

  是由题材升华而来、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看法和审美评价的思想,简称主题,是潜藏在被表现对象中的理念和思想。

  66.艺术作品的形式

  是艺术作品内容外化的结果。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也必须有一个存在的样态,否则,题材和主题没有被合理和有意味地组织起来,艺术作品便无体可言,无体的艺术也就不成其为艺术了。所谓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是由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综合而成的。或者说,形成艺术形式特点的决定因素是结构和艺术语言的状况。

  67.结构

  结构体现为作品的组织态势。在叙事性、充满着矛盾和情节发展的一些艺术品类中,作品的结构在于遵循创作题旨来组织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来安排情节的先后次序。在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作品中,结构主要指对造型相关因素的布局和位置安排,即通常讲的构图,“经营位置”。在以抒情为主要特色的作品中,如某些舞蹈、诗词、音乐等,结构主要任务是布陈思绪和把握感情的波澜起伏。作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结构的筹划,要善于取舍剪裁和巧于调整布局。

  68.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构成作品的表现形态。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最为直接的传达手段。艺术的题材和主题思想,最终要化为与观众见面的标示叫做作品的完整形态,除了结构的组织与布局,更要靠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的表现技巧。从广义上看,艺术语言就是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的总和,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显性手段。

  69.形式美

  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针对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形态、运动等,在一种符合规律的联系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审美特性。

  70.艺术欣赏

  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活动,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具体把握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是艺术作品发挥审美功能的必要途径。

  71.审美再创造

  系指欣赏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扎根在艺术家已经创作成功的艺术作品上。艺术欣赏主体在欣赏活动中,面对相同的作品,不同的读者、观众,由于生活经历、文化教养、个性特点的差异,审美再创造的内容往往并不同一,而呈现多姿多彩的特色。

  72.直觉反应

  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注意后未加思索而得到的一种审美初感。艺术欣赏中的直觉反应,首先在于它的直接性和直观性,其次在于它的新鲜性和敏锐性。

  73、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1分)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2分)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2分)

  74.艺术批评

  是批评者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运用一定的社会标尺,对艺术作品及其作者等进行说理性评议和鉴定的一门学问。

  75.艺术批评的创造性

  主要指艺术批评家对于对象内在价值的独到发现与科学阐释。

  76.艺术批评方法

  说到底就是批评家根据其所依傍的原理、标准在进行作品评析时建构的格局和采用的手段。

  77.艺术社会学的批评方法

  就是将被批评的作品置于大的社会特定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下来进行考察和评判。

  78.艺术审美学的批评方法

  要点在于对于作品中艺术家所使用的艺术语言、艺术手段及所显示的审美追求和形成的审美价值作出符合实际的论析和判断。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