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现代汉语言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言》章节试题:绪论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22日]  【

  (六)事实分析

  1、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文献资料提供的依据来看,北京语音的标准音的地位,早在元代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公认。元代的周德清所编写的《中原音韵》(大约在1324年期间成书)的语音依据是在北京取样的。

  第二,从北京这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来看,北京这个地方的城市的历史发展,把中原之音的代表话——北京语音,推到了“标准音”的地位。元代定都北京,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十四世纪期间,一种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开始形成,后来称之为“官话”。明、清时期,“官话”广及全国。“五四”时期把“官话”改为“国语”,当时的教育部还颁布了《注音字母》来拼注国语。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使得民族的共同语,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有了迅猛的发展,趋向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将“国语”改为“普通话”。

  所以说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历史的必然。

  2、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北方反演的代表城市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国度所在地,是政治文化中心。

  (2)北方方言分布区域随历史发展不断扩大,成为汉语诸方言中通行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3)从晚唐五代以来直至明清,有许多重要的白话文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

  3、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是:

  (1)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为送气清音、仄声为不送气清音。

  (2)复印的韵尾只有两个鼻辅音。

  (3)声调多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官话方言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

  [考研精点]

  1、现代汉语的确立有一定的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2、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可以通过和古汉语、印欧语、汉藏语系其他语言比较来谈。

  (1)与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的量词越来越丰富;介词、语气词基本已完全更换;代词系统明显简化;词类活用现象明显减少;动态助词成为常用词类;动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成为基本句法结构;句子的连带成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产生一些欧化句式等。

  (2)与印欧语比较,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词类具有多功能性,与句法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句子和短语的构造基本一致;有独特的词类和短语,句式多样。

  (3)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比较,现代汉语某些句法成分的句法位置与汉藏语的其他语言不尽一致;词重叠形式和表示的语法意义彼此也不尽相同。

  3、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是:

  (1)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为送气清音、仄声为不送气清音。

  (2)复印的韵尾只有两个鼻辅音。

  (3)声调多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官话方言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

  4、官话大区分为八区: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

  5、《中国语言地图集》分为10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

  6、共同语是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共同语和方言在语言结构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吸收的关系。这种影响和吸收表现在以下方面:(1)共同语的确立依赖于某一基础方言;(2)共同语对方言在语音、词汇、 语法诸方面施加影响,方言接受共同语的渗透;(3)方言区人学习共同语在其低级阶段形成一种既非共同语又非方言的中介语;(4)方言将其表达方式输送到共同语中。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