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法学类 >> 预审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预审学》重点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1月16日]  【

  11、立案的法律效力:

  (1)、立案是侦查机关对存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的初步确认

  (2)、立案标志着侦查程序的开始,案件进入一个证实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阶段 (3)、立案为侦查人员适用法律规定的侦查措施取得合法依据

  12、撤案的条件:

  (1)、没有犯罪事实的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6)、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13、强制措施 14、侦查终结:

  (1)、侦查羁押的期限:一般2 、复杂2+1、重大复杂2+1+2、重案2+1+2+2、极特殊无限期 (2)、(具体论述)条件:

  1)、案件事实清楚:a、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b、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c、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实施 d、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e、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f、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g、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h、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2)、证据确实充分:a、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b、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c、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3)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 4)法律手续完备 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扣押物品的处理:

  1)、对查封、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务及其孳息、文件或者冻结的财产,作为证据使用的,应当随案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 2)对于不宜随案移送的物证,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全,如拍照、绘图、录像、制作笔录、制作模型等。 3)、对罪证物品是被害人合法财产的,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估价侯及时返还。

  4)对容易腐烂变质和其他不易保存或保管的物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后委托有关部门变卖或者拍卖,变卖或者拍卖的价款暂予保存,待诉讼结束后一并处理。

  5)侦查机关冻结在金融机构的赃款,应当随案移交该金融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待人民法院做出生效判决后,人民法院通知该金融机构上缴国库。

  15、补充侦查: (1)、时间 (2)、次数 (3)、制卷

  16、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保障: (1)、特殊诉讼权利:

  1)、强制辩护权: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权。人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3)、讯问时有合适成年人在场权: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17、侦查讯问:

  (1)、概念: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依照法定程序,通过言辞等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口头提问并加以固定的一种侦查行为。

  (2)、特点:

  1)、程序性:讯问作为一种法定侦查行为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式、顺序和步骤进行

  2)、冲突性:从法律地位上看,侦查人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而犯罪嫌疑人则是因涉嫌犯罪而处于被追诉地位

  3)、互动性:是指侦讯双方的人际关系在讯问这样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沟通,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侦查人员在与犯罪嫌疑人相互接触时形成的心理上反应

  4)、策略性:讯问与其他侦查措施不同,它是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需要侦查人员运用策略和方法才有可能获得讯问的主动

  18、严禁刑讯逼供(完整认识):刑讯逼供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施以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总体概括为两种,一是是人肉体承受痛苦的方法,二是使人心理承受折磨的方法。由于刑讯逼供是对人权的一种严重侵犯,国际社会对惩治和防范刑讯逼供签订了一系列带有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公约和宣言。

  刑讯逼供的危害有:1)、损坏了法律的威严,侵犯了人的尊严,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2)、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3)、严重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和效益

  19、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包括强制措施、羁押和讯问活动等客观因素,也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犯罪经历和气质等主观因素。拘留方面:拘留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羁押状态方面:羁押时犯罪嫌疑人所产生的孤独感、压抑感、恐惧感和焦虑感、无助感和绝望感;询问活动方面:侦查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侦查人员的态度、讯问策略和方法

  20、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障碍:

  1)、畏罪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状态

  2)、侥幸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心理状态

  3)、戒备心理: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

  4)、抵触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甚至社会强烈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

  5)、悲观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自知罪行将被揭露,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追求丧失信心的一种消极失望的心理状态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