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9月10日]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调查指标——就是在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类别、状态、规模、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

  2、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3、实验调查法——也称试验调查法,它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4、比较法——是确定认识对象之间相异点和相同点的逻辑思维方法。

  二、填空题:

  1、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本质。

  2、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3、理论——概念——指标。

  4、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多段随机抽样。

  5、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口头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集体访谈法、实验调查法。

  6、直观性、可靠性。

  7、母项,子项,根据。

  8、针对性、真实性、新颖性、时效性。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A4、D5、C6、C7、A8、D9、C10、C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1分,共6分)

  1、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美国。

  ×西欧

  2、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现状研究属于应用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

  3、调查结果无效,则不可信。

  ×可能不可信,也可能可信。

  4、抽样的方法不同,抽样误差的程度也不相同。

  √

  5、前后相随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不一定都是

  6、调查首先是发现问题。

  √

  五、问答题:

  1、答: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答:不合作分几种情况:一是认为调查与己无关、不感兴趣的人,应使其认识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与他的关系。二是害怕调查的结果对自己不利的人,应说明调查的保密原则和保护被调查者的原则,使其消除顾虑。三是耽误时间或没有心思回答问题的人,应体贴对方的难处,然后再另作访问的时间。四是对访问者不信任、有意见的人,访问者应着重改进自己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五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成见,态度冷淡的人,或是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或是从侧面了解情况,请熟悉的人代答某些问题。六是做贼心虚,心中有鬼的人,除了做思想工作和从侧面了解外,还可考虑请当地干部或有关部门人员协助。

  3、答:制作统计表,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总标题的文字应简短概括,能确切说明表的内容,统计的时间和地区。第二,纵横标目的概念要明确,排列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第三,表的上下两端划粗格线,纵栏目之间以及横栏目与数字之间划细格线,表的左右两端一般应为开口式。第四,表中的数字要填写整齐,对准位数。第五,表注应简明扼要。

  4、答:首先,要真实。整理所得的资料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弄虚作假,主观杜撰的情况。其次,要准确。事实要准确,特别是数据要准确。对准确性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以能说明问题为原则,而不是越精确越好。第三,要完整。即反映某一社会现象的资料必须尽可能全面,以便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全貌。第四,要统一。这就是说,对于各个调查指标要有统一的解释,对调查指标的各项数值,其计算方法,计算单位也要统一。第五,要简明。就是整理所得的资料,要尽可能简单、明确,并使它系统化,条理化,以集中的方式反映调查总体的情况。最后,整理所得的调查资料还要力求具有新颖性。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