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备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7日]  【

  参考答案

  一、1.B 2.A 3.A 4.D 5.B. 6.D 7.A 8.D 9.C 10.D 1L B 12.B 13.D 14.A 15.D

  16.A 17.C 18.A 19.C 20.A

  二、21.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以达到平稳

  物价等政策目标。

  22.货币传导机制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1)货币量的变动对利率的影响,过度的货币供给最终会引起利率下降;

  (2)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

  (3)投资水平的上升促使整个意愿的总支出增加;

  (4)总支出的增加弓l起的国民收入增加。

  23.货币政策的影响从两个方面可以进行说明。在经济萧条时,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购

  买债券、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调低再贴现率等,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

  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调

  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等,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的减少或增长慢些。

  24.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以下几类:

  (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称为公开市场业务。当中央银行购买政

  府债券时,以支票支付给卖主,卖者将支票存人开户银行,商业银行将支票存人中央银行,造成中央银行对商

  业银行的负债增加,在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这部分存款便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货币的乘数

  作用,促使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仅如此,还伴随着利率下调,二者双管齐下,加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存款必须保持最低准备金的制度。如果中

  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从盈利的动机出发,银行将会把这部分准备金用于

  发放贷款,最后导致银行存款的增加,从而达到货币扩张的目的。

  (3)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为补充准备金,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的利率。央行提高贴现率将会对

  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起约束作用,相反,则有利于信用扩张,扩大货币供给规模。

  (4)选择性信用控制。选择性信用控制工具包括:证券交易中的保证金制度(也称“垫头规定”)、分期付款

  信用控制、抵押贷款条件和利息率上限。除此之外还包括一种非法律约束性的控制即“道义上的劝告”。

  25.美联储将利率调低至1.25%,不能促使美国经济复苏。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减息很可能促使欧盟各国纷纷仿效。这样使美国利息减息的货币政策的效能降低,延缓美国

  经济的复苏。

  第二,更多的不定因素,部分归咎于目前不断增加的地缘政治危险,束缚着支出、生产和创造工作机会的

  能力。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不应期待联邦储备再次降低利率,因为目前的情况是通货膨胀危险与经济进

  一步衰退危险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

  第三,美国消费者已经普遍不情愿过多借贷、不愿意继续超前消费。

  26.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四种: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比在经济衰退时期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显著。因

  为货币传导机制在两种情形下可能是失灵的2其一,当投资对利率的变化缺乏敏感度时,传导机制被堵塞,其

  二,流动陷阱存在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降低利率不起任何作用。从这一点采说,货币政策的作用并不是对

  称的,倾向于肯定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说,即使在反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

  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型的效果很小。

  (2)货币政策的效果受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繁荣期,物价上涨越快,公众越不愿持有货币,从而货币

  流通速度会加快,抵消了货币供给量减少的作用。

  (3)不确定性。中央银行不得不估算存款扩张乘数和银行体系可能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这些估算

  的准确与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和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化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确定的。

  这些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政策效果。

  (4)“时滞”。当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显示出采时,经济衰退可能已经过去了,货币政策的实际结果

  可能是引发经济过热,从而开始下一轮的经济波动。

  四、27.我国政权体系从政权组织形式来讲,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

  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8.(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同

  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同党中央对国家的领导并不矛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接

  受党的领导,但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而不是通常的上级对下级的行政领导。

  (2)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负责并

  报告工作。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居于最高地位。

  五、29.流量循环是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支出和收人的各种流量循环流动的关系。经济主体主要有公众(消

  费者)、厂商(生产者)、政府和国外部门的国民经济。

  30.从支出角度看,国民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力口投资,即Y=C+I;从收入角度看,总收人中一部分用做消费,

  其余部分则当做储蓄,因而,Y=C+So由于C+I=C+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31.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某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人中所占的比例,以公式表示,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以公式表示,MPC=△C/△Y;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在一特定的收人水平上,储蓄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以公式表示,APS=S/Y;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在增加一单位的收人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以公式表示,MPS

  =△S/△Y。

  32.在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关系有三方面:

  (1)厂商向公众出售“产品或劳务”,公众的“消费支出”流向厂商;

  (2)公众必须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厂商处获得“收入”以支付所购买的消费品;

  (3)公众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部分叫“个人储蓄”,储蓄将从两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流向厂商:一是公众

  购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直接“投资”;二是公众将这部分收入存人银行,银行将钱贷给厂商的间接“投资”。

  六、33.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共同同意的国际公约、条约或协定而成立的履行有关

  规则的常设性超国界机构。

  34.国际组织协调成员国相互关系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论坛功能。为各国代表正式或非正式会晤与讨论问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场所,因此各国都视之为宣

  传自己内外政策的主要讲台。

  (2)协调功能。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经济争端,都是在国际组织的积极协调下得到较妥善解决的。

  (3)沟通功能。不仅为国家提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场所,而且国际组织本身也可以在其中发挥居间调

  停和斡旋的作用。

  (4)规范和管理功能。在许多方面,国际组织还承担着规划国际事务、甚至采取强制性措施解决争端的

  功能。

  (5)资源配置功能。

  35.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在国际贸易关系上消除歧视性待遇;决定产生

  一个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决定保持一切基本原则。

  36.(1)为协定和若干单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运作和进一步实现而提供方便和共同机构的框架;

  (2)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场所,为谈判结果的执行提供共同机构的框架;

  (3)对有关争端处理的规则程序进行管理;

  (4)对贸易政策评审机构进行管理;

  (5)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适当的合作。

  七、37.(1)增长。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增长问题的实质

  在于,为了提高子孙后代的消费水平,应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当前消费,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从数量上看,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2)效率。效率是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最佳途径,然

  而,现代经济学中也有人认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使它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还需要政府干预,通过经济政

  策克服这些缺陷。

  (3)稳定。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经济在周期波动中前进,并带来各种问题,引起资源配置失调、效

  率损失、社会不稳定。因此,经济政策的另一基本目标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稳定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4)公平。它指的是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平等问题。一般人们认为,市场机制能较好解决效率问题,但不

  能有效解决公平问题。公平的标准对于不同个人、团体、阶级由于其价值尺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三种理解:一

  是贡献标准;二是需求标准;三是机会均等标准。在实践中,各国采取将三种标准结合起采的形式,但各有所侧重。

  38.国内外经济环境稳定包括三个方面:

  (1)充分就业,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力口生产的状态。

  (2)物价稳定,它是指价格水平的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该国的对外经济状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和健

  康程度,同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物价水平,从而影响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还会引起

  国际经济关系紧张。

  39.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的对应关系有以下3种:

  第一种是某种政策手段对.两种以上的政策目标都有积极作用;

  第二种是某种政策手段对一种政策目标有利,而对另一种不利,

  第三种是某种政策手段对多种政策目标都不利,这种不常见,主要发生在对经济形势判断错误,采用了不

  恰当手段时。

  40.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分为3个方面:(1)国际信贷关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2)国际金融

  市场利率的影响。(3)外国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