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第3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10日]  【

  三、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 ),是( )的继续,是( )的前提和条件,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 )作用。

  2、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 ),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 )的若干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 ),即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合在一起。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4、分布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 )和( )。

  5、组距数列按个组组距是否相等分为( )和( )。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3.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在编制变量数列时,何时应采用组距式分组,何时采用单项式分组?

  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和组数具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组中值?

  6.在采用组距式分组时,确定各组组限应考虑哪些方面?

  五、计算题

  1.有20个工人日生产零件数(单位:个)如下:

  2、2、5、3、4、3、4、4、4、4、3、2、5、3、3、4、3、3、3、4。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布数列。

  2.已知一车间16个工人的资料如下:

工人编号

性别

工龄(年)

文化程度

技术等级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4

2

6

1

8

3

2

5

5

7

6

3

6

4

5

高中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高中

大专

高中

大专

高中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高中

4

3

2

4

1

3

2

1

4

2

4

3

3

3

4

3

  要求:(1)按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编制品质数列;(2)按技术等级编制单项式数列;(3)按工龄编制组距为3的等距数列。

  3.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单位:个)如下:

116

107

110

112

137

121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

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6

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8

130

122

123

123

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21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为5的分布数列;(2)将上述编制的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次数分布折线图;(3)计算各组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并绘制向上累计折线图、向下累计折线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A 7.B 8.D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D 1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 3.CDE 4.BCE 5.ABCD 6.BCE

  三、填空题

  1. 中间环节 统计调查 统计分析 承前启后 2. 分 不同 合 3. 选择分组标志 4. 组别 频数 5. 等距 异距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2)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在汇总前,要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检查资料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订正和补充。(3)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将全部调查资料,按照分组要求进行分组汇总,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总数,并计算各组指标及综合指标。(4)编制统计图表。(5)进行统计资料汇编,系统地积累历史资料,以备需要时查用

  2.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整体划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合并到同一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3)探讨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分组标志,就是划分总体单位为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标志,但如何在特定的研究目的下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对于达到统计研究目的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必须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第二,要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第三,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4.如果按连续性变量分组,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对于按离散变量分组则要根据其变量值个数的多少以及变动幅度的大小来确定,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少以及变动幅度较小时,可编制单项式数列;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以及变动幅度较大时,应编制组距式数列。

  5.等距数列由于各组组距相等,因此,组距=全距÷组数。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取各组变量变化的中间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2

  实际中,对于开口组的组中值,一般是用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开口组的组距,因而其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

  =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下限)

  6.确定组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组限最好采用整数表示,一般为10或100等数的整数倍。②应使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或等于最大变量值,当变量值中有极小值或极大值时,就需用开口组表示,所谓开口组,就是缺上限或缺下限的组,通常用“××以上”或“××以下”表示。③对于连续性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应重叠,并习惯上按照“归下不归上”的原则处理,也就是说与上限值相同的变量值,不在本组内,而应归入下一组。对于离散变量,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必须间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总体单位,对于离散型变量也常常采用连续型变量的组限表示方法。

  五、计算题

  1.本题的变量属于变量值变动不大的离散型变量,故采用单项式分组,结果见下表:

日生产零件(个)

工人人数(人)

2

3

4

5

3

8

7

2

合 计

20

  2.(1)按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编制品质数列分别见下表:

按性别分

工人人数(人)

10

6

合 计

16

按文化程度分

工人人数(人)

高中

大专

本科

5

8

3

合 计

16

  (2)按技术等级编制的单项式数列见下表:

技术等级

工人人数(人)

1

2

3

4

2

3

6

5

合 计

16

  (3)按工龄编制的组距数列见下表:

工龄(年)

工人人数(人)

1~3

4~6

7~9

5

8

3

合 计

16

  3.(1)编制分布数列

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第3章图1

,所以将上述资料分为以下7组:105~110;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140。第3步计算各组单位数,结果见下表:

按零件数分组(个)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3

5

8

14

10

6

4

6

10

16

28

20

12

8

合 计

50

100

  (2)根据上表绘成的直方图、折线图如下:

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第3章图2

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第3章图3

 

  (3)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列于下表:

按零件数分组(个)

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

频数(人)

频数(人)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3

8

16

30

40

46

50

50

47

42

34

20

10

4

  根据上表绘制的向上累计折线图、向下累计折线图如下:

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第3章图4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