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工学类 >> 材料加工和成型工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材料加工和成型工艺》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月22日]  【

  51.细化晶粒对于金属材料来说是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好方法之一

  52.铸件晶粒大小的控制: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3附加振动

  53.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完全互溶,在固态下有限溶解或 互不溶解但有共晶反应发生的合金相图

  54.共晶转变:由液态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混合物的现象

  55.二次渗碳体:凡Wc>0.0218%的合金自1148C冷却到727C的过程中,都将从奥氏体中析出渗碳体

  56.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Wc<0.0218%),钢(Wc=0.0218%---2.11%)和白口铸铁(Wc>2.11%)

  57.在钢中把Wc=0.77%的钢称为共析钢,把Wc<0,77%的为亚共析钢,把Wc>0,77%的为过共析钢

  58.在白口铸铁中,把Wc=4.3%的铸铁称为共晶白口铸铁,把Wc<4.3%的铸铁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把Wc>4.3%的铸铁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

  59.热处理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毛坯中的缺陷,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艺过程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60.热处理都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构成

  61.热处理分类1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3化学热处理:渗碳,碳氮共渗,渗氮

  62.奥氏体晶粒越小,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越细,其屈服强度,冲击韧度越高

  63.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加热速度几个方面来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大,所以常利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64.下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塑形和韧性,常采用等温淬火来获得下贝氏体,一提高材料的强韧性

  65.退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66.退火工艺分为两类:一类包括均匀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去氢退火,它不是以组织转变为目的的退火工艺方法 特点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使冶金及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平衡状态过渡到平衡状态。二类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它是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的退火工艺方法,特点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来改变钢中的珠光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从而改变其性能

  67.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以上,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8.水和油是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水是最廉价的冷却介质,它的冷却能力较大,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淬火工件不需要清洗,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钢零件大多采用水冷。油是又一种常用的冷却介质,主要采用矿物油,油的冷却特性较好,冷速较水低,多用于合金钢淬火

  69.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有效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70.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临界冷速,过冷奥氏体越稳定,马氏体临界冷速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

  71.热应力:由于工件内温差而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由此而产生的应力

  72.组织应力;在组织转变过程中,由比容的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73.硬度不足:工件上较大区域内的硬度达不到技术要求

  74.硬度不足的原因: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足,,淬火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短,淬火组织中存在珠光体或铁素体,表面脱碳降低了刚得淬硬性。措施:可以重新淬火,但在重新淬火前,应对工件进行一次退火,正火或高温回火以消除淬火应力,防止在重新淬火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变形甚至开裂

  75.氧化:钢在加热时,铁和合金元素与氧化性介质作用在工件表面生成氧化物的现象

  76.脱碳:钢在加热时,钢表层中的碳与周围介质中的氧,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碳气体逸出钢外,使钢表层含碳量下降。措施;为了防止工件在加热时氧化和脱碳,生产中常采用脱氧良好的盐浴加热,保护气氛加热,真空加热,高温短时加热

  77.回火: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温室的热处理过程

  78.低温回火:150C--250C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对于许多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一般采用高碳钢制造,并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

  79.中温回火:350C--500C得到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具有较高的强度,中等的硬度和韧性,主要用于处理各种弹簧,部分模具以及承受小能量,多次冲击载荷的零件

  80.高温回火:500--650C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可以使钢的强度和塑性得到最佳配合,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用于汽车,机床等的重要结构件,特别是受冲击载荷,交变载荷作用的零件

  81.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一般作为最终热处理,也可以作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预备热处理,以保证表面和心部不同的性能要求,调质后的钢便于切削加工,能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

  82.回火脆性: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韧性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显著降低

  83.回火脆性分两种1在250--350C回火产生的第一类回火脆性2在450--650C回火产生的第二类回火脆性

  84.与普通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有如下优点:1加热速度快,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较小,生产率较高2表层局部加热,工件变形很小,3淬火组织为细隐晶马氏体,表面硬度较高4表层获得马氏体后,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层造成较大的残余留压应力,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5感应加热设备可放到生产流水线上进行程序自动控制,工艺质量稳定

  85.钢的化学热处理:把钢制零件放在含欲渗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该元素渗入到工件的表面层中,从而改变表面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86.渗碳:将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到钢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87.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气体渗碳的生产率较高,渗碳过程容易控制,渗碳层质量较好,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应用最为广泛

  88.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89.渗氮的目的在于更大地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蚀性

  90.气体渗氮与气体渗碳相比的特点1渗氮温度低,零件心部不发生相变2钢件渗氮后具有很高的硬度很高的耐磨性和热硬性3零件渗氮以后,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只进行磨削和抛光4渗氮时间长,工艺较复杂,渗氮层薄

  91.表面技术;通过施加覆盖层或改变表面形貌,化学组分,相组成,微观结构等达到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或赋于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的材料工艺技术

  92.表面技术分为1原子沉积2颗粒沉积3表面改性4整体覆盖

  93.化学气相沉积是利用气态物质在固态工件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过程

  94.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过程的三个要点1涂层的形成是通过气相的化学反应完成的2涂层的形核和长大是在基体的表面上进行的3所有涂层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所需热量靠辐射或感应加热供给

  95.物理气相沉积是用物理方法将源物质转移到气相中,在基体上形成覆盖层的方法。主要有真空溅射,离子镀和离子溅射三种方法。优点:镀膜均匀,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强以及沉积温度低

  96.电镀是将直流电通过电镀溶液表面沉积金属镀层的工艺过程。作用: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进行表面装饰及使表面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97.热喷涂:将喷涂材料熔融,通过高速气流,火焰流或等离子流使其雾化,喷射在基体表面上形成覆盖层

  98.离子注入:将预先选择的元素原子电离,经电场加速,获得高能量后注入工件的表面改性工艺

  99.激光表面强化是利用高能量激光束加热工件表面,达到表面改性,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强化工艺,优点:加热速度快,冷却后形成微晶和非晶组织,性能提高较大

  100.磷化处理:把钢件浸入到以磷酸盐为主的溶液中,使其表面沉积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