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工学类 >> 服装材料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服装材料》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9月18日]  【

  21. 为什么冬季剧烈运动后会有寒冷的感觉?

  水的导热系数最大,约为纤维的10倍左右,因此当纤维潮湿后,导热系数增加,保暖性下降。冬季剧烈运动后,大量汗水浸湿了内衣,会有寒冷的感觉,这就是由于导热系数增加,使人体热散失所引起的。

  22. 按公定回潮率排列天然纤维、粘胶以及化学纤维(七大纶)吸湿性大小的次序,并简述吸湿性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定回潮率大小:毛>麻>丝>粘胶>棉>维纶>锦纶>腈纶>氨纶>涤纶>丙纶>氯纶

  影响:

  (1) 纤维吸湿后引起重量增加,影响贸易计价;

  (2) 纤维吸湿后会导致织物缩水,影响服装的服用和加工性能;

  (3) 纤维吸湿后还会影响制品的机械性能,大部分纤维吸湿后强度下降,弹性下降,服装的抗皱能力和保型能力变差。

  (4) 纤维吸收人体汗水,穿着舒适;不容易产生静电,吸尘抗污能力增强,衣裤之间不容易纠缠,不易粘贴皮肤。

自考《服装材料》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章

  25. 纤维静电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危害?

  影响因素:纤维的抗静电性往往与纤维的吸湿有关,吸湿性好的纤维导电性好,不易积蓄静电;抗静电性还与环境温湿度有关,环境温度低、湿度低时,静电现象明显。

  存在危害:

  (1) 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由于纤维与纤维或纤维与机件之间发生吸引,造成条子发毛,纱线毛羽增多,卷装成形不良,纤维粘缠机件,纱线断头增加,以及在布面形成分散性条影等。

  (2) 衣服带静电后,大量吸附灰尘,易沾污,而且衣服与人体、衣服与衣服也会产生缠附现象等。

  因此,静电干扰,影响加工的顺利进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织物的服用性能等。静电现象严重时,静电电压高达几千伏,会因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26. 简述纤维燃烧性能的指标及其常用纤维的燃烧性能。

  表示纤维燃烧性能的指标有:一种是表示纤维是否容易燃烧;另一种是表示纤维能否经受燃烧。前者评定纤维的可燃性,如纤维开始燃烧的点燃温度和开始冒烟的发火点温度;后者评定纤维的阻燃性,如极限氧指数,表示纤维点燃后在大气中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数。点燃温度和发火点低,说明纤维容易燃烧。极限氧指数低,表示该纤维越容易在点燃后继续燃烧。极限氧指数大,说明材料难燃;指数小,说明易燃。

  分类:易燃(燃烧迅速):棉和腈纶;可燃的(容易燃烧,但燃烧速度较慢):羊毛、蚕丝、锦纶、涤纶、维纶;难燃的(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离开火源后自行熄灭):氯纶,维纶;不燃的(与火焰接触也不燃烧):石棉和玻璃纤维。

  27. 简述常用纤维的耐日光性。

  日光对纤维强度影响不大的有:腈纶、麻、棉、锦纶、醋纤、维纶、等;日光可使强度下降的有:粘胶纤维、丙纶、氨纶等;日光可使强度下降且泛黄的有:丝、毛、锦纶等。

  28. 名词解释:特数,含水率,回潮率,公定回潮率,织物的缩水,热收缩,极限氧指数

  特数: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纤维或纱线的重量(g)。

  含水率:纤维材料中水重与湿重的比值。

  回潮率:纤维材料中水重与干重的比值。

  公定回潮率:为了贸易上计价方便,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的统一规定的回潮率。

  织物的缩水:纤维吸水后会引起纤维和纱线横向膨胀,纱线屈曲增大,导致织物尺寸缩短,干燥后无法回复,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缩水。

  热收缩:当纤维受热时的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纤维中的约束减弱,从而产生收缩。这种因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收缩,叫热收缩。维纶和氯纶的热收缩比较大。

  极限氧指数(Limit Oxygen Index):是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含氧量体积百分数。

  29. 服装用纤维原料的服用对服装的影响?

  1 外观性能(美观性,有关视觉、触觉特性)

  色泽(光泽luster):纤维表面的光泽、染色鲜艳程度和染色牢度直接影响着织物的色泽好坏;

  刚度:纤维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影响织物的悬垂性;

  弹性:纤维的弹性影响织物的抗皱性、回复性,以及服装的外观保持性、形状稳定性,使服装经久耐用和穿着舒适。

  可塑性:影响服装的永久定性能力

  起毛起球:影响服装的外观

  2 舒适性能(有关物理舒适性)

  3 耐用性能

  4 保养性能

  30. 名词解释:成熟度、聚合度、取向度、结晶度

  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

  聚合度:构成纤维大分子的单基的数目,或一个大分子中的单基重复的次数。

  取向度:指纤维中大分子排列与纤维轴向平行的程度。

  结晶度:指纤维中大分子有序排列的程度。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