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习题:第3章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23日]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6.D 7.B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C 3.ABCD 4.ABC 5.ACD

  6.ABCD 7.ABCD 8.CD 9.ABCD 10.BCD

  11.BD 12.ABC

  三、判断题

  1.×【解析】认识的真正任务是实践。 2.√ 3.×【解析】不仅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而且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成果的总结。由此可以看出,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归根到底也来自实践。 4.×【解析】这两对范畴是有联系的,但不能等同。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它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统一体,主体并不就是主观。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不就是客观。 5.×【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6.×【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和有限性。在承认真理客观性的前提下,认为真理是多元的主张,同一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可以有多个,这是把真理看作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因而把真理的相对性歪曲为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导致真理和谬误不分,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 8.×【解析】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被社会公认。可见,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 9.×【解析】“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因此,这种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因为:①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②有用即真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上述观点从正确命题出发,得出了错误的观点。 10.√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