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 >> 大学语文(专)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大学语文(专)预测试卷及答案七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20年8月27日]  【

  二、多项选择题

  1.孟子散文的特点有( )

  A.善用比喻

  B.欲擒故纵

  C.气势充沛

  D.长于论辩

  E.雍容和顺

  2.《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 )

  A.“民不加多”

  B.“兵不加多”

  C.“粮不加多”

  D.如何使“民加多”

  E.如何使“粮加多”

  3.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都是用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其中同时包含类比和对比两种论证方法的是( )

  A.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万川归于大海,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D.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E.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 )

  A.盛与衰

  B.兴与亡

  C.成与败

  D.前与后

  E.黑与白

  5.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 )

  A.人生理念

  B.政治理想

  C.宗教感情

  D.娱乐方式

  E.生活爱好

  三、词语解释题。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2.齐甲曳兵而走。 曳: 走:

  3.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毫末: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衰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四、简答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中抑扬兼施,先抑后扬的风格体现在哪里?

  2.举例说明《秋水》中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3.找出《吃饭》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

  五、阅读理解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2.阅读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段落,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

  (3).根据原文,作者认为天命与人事哪一个更重要?

  3.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1).这段话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作者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3).这段话提出的腐败现象是什么?

  六、作文。

  1.以《反省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