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2日]  【

  三、选择题

  1.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其中,教学中反思的直接作用是:

  A.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

  B.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C.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D.使教学理论系统化( )

  2.语文教学方案的各项活动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适应学生需要,适应教师发展需要。从适应教师发展需要考虑,应该着重关注的是:

  A.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B.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C.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

  D.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活动踏实有效。踏实有效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方案中的各项活动实、活、新。语文教学活动的“新”追求的是:( )

  A.过程真实、目标扎实、内容充实。

  B.形式活泼、气氛活跃、充溢活力。

  C.观念新、创意新、方式新。

  D.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4.下面是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4项判断,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语文教学目标都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体化。

  B.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是知识和能力目标。

  C.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是过程和方法目标。

  D.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学习《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学生常将其中的“察”字写作“查”,这在识字写字中是:

  A.同音而误。 B.形近而误。

  C.义近而误。 D.笔画错误。 ( )

  6.要深入理解论文体式的文章,比较适宜采用的读书方式是:

  A.分角色读 B.范读 C.默读 D.朗读 ( )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写记叙文、写简单的说明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写日常应用文提出了要求;其中,对写日常应用文的要求是:

  A.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B. 根据生活需要。

  C. 做到内容具体。 D. 做到明白清楚。 ( )

  8.想像性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想像描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或虚构的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想像性作文训练有多种,作文《如果我是一名校长》是:

  A. 科幻式想像作文训练。

  B. 扩展式想像作文训练。

  C. 假想式想像作文训练。

  D. 寓意式想像作文训练。 ( )

  9.作文训练贴近学生实际的要求,其重要特点是:

  A.具有激发性、引导性。

  B.具有实用性、先进性。

  C.具有针对性、拓展性。

  D.具有互动性、自主性。 ( )

  10.课堂专项口语交际教学要做好话题指导。话题指导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围绕话题确定主题、明确目标、安排内容、组织过程、反思总结。其中目标指导时要做到的是:

  A. 使话题包含恰当而充实的内容,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达成目标。

  B. 使话题引导学生走进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

  C. 使话题的指向清楚而具体,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要求。

  D. 使围绕话题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程序合理,活动有序。 ( )

  11.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话题→确定合适的对话小组→小组成员对话→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同学质疑→小组集体解答→主持人或教师点评→就对话过程、内容、观点自由发表看法。口语交际训练的这种方法是:

  A. 表演法。 B. 改错法。

  C. 对话法。 D. 点拨法。 ( )

  12.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随时关注各环节是否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即时作简要评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自主参加活动组织”评价的是:

  A.“选定主题”环节 B.“组建团队”环节

  C.“制订计划”环节 D.“开展活动”环节 ( )

  13.如果要查找《醉翁亭记》中的虚词“之”的用法,首先可利用的工具书是:

  A.《现代汉语八百词》 B.《新华词典》

  C.《汉语大词典》 D.《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 )

  14.清《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是书目类的工具书。书目类工具书的具体作用主要是:

  A. 在读书治学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B. 为查阅者提供大量的资料。

  C. 为自学者指引读书的门径。

  D. 做我们记忆知识的助手。 ( )

  15.为了成功地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语文教师须完成文学文本的三步解读。其中,为了发现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而进行的解读是:

  A.用文本作者的眼光解读。

  B.用一般读者的眼光解读

  C.用教科书编辑者的眼光解读

  D.用学生的眼光解读。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教学中 2 .个体 3 . 直接 4 .认识 5 .现象 6 .完整 7 .知识 8 .正确 9 .引发 10 .内容 11 . 思考 12 . 总结 13 . 熟练 14 . 乐于表达 15 . 修改加工 16 . 自己 17 . 具体 18 . 学校 19 . 生活 20 .工具 21 . 思想文化 22 . 编辑者 23 . 能力

  二、判断题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三、选择题

  1 . A 2 . C 3 . C 4 . A 5 . A 6 . C 7 . B 8 . C 9 . A 10. C 11. C 12. B 13. D 14. C 15. B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