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小学语文教学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六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9年7月8日]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认为,"自以为是"与"自高自大"所导致的认识误区有(     )

  A.自然中心主义

  B.自我中心主义

  C.物质中心主义

  D.民族中心主义

  E.人类中心主义

  答案:B,D,E;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后"提示"的掌握。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课文后提示中有解释,"由于自高自大,将个人或群体的立场介入对事理的判断,便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性别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等认识误区。"这道题提醒考生要注意每篇课文后的"提示",课文后的"提示"是掌握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考生对于"提示"的每一句话都要加深理解掌握。

  22.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地坛"及其相关意象所象征的对象有(     )

  A.母爱

  B.民族历史

  C.作者命运

  D.倔强心魂

  E.国运

  答案:A,C,D。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我与地坛》一文中描述了"我"与地坛结下的不解之缘,述说了母亲对"我"无限的爱,表达了自己对自身经历和人生命运的种种感受,渗透着只有在可怕遭遇,特定环境,反复思索,方能领略到的对自然,对人生,对母爱的深切体验,表现处在苦痛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与意志。

  23.《陌上桑》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有(     )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E.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答案:A,B,C,D。试题难度:较易。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及对人物"侧面描写"知识的掌握。对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种,《陌上桑》没有描写正面罗敷女如何美貌,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出她的美貌。"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是通过装饰美来描写罗敷女的美貌的,有这样美的装饰的人能不美吗?"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D.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则是通过旁观者为之倾倒而描写罗敷女的美貌。因此A,B,C,D四项都应该是运用侧面描写刻画罗敷美貌的诗句。

  "E.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是罗敷女夸赞其夫君句子。

  24.《雨巷》所抒发的感情有(     )

  A.悲痛

  B.寂寥

  C.凄婉

  D.愤懑

  E.惆怅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较深刻掌握,包括时代背景的较深刻的理解。《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这首诗采取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惆怅,以及愁怨,寂寞等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思索,希望,探求的积极思想因素。

  25.下列《宝黛吵架》的人物语言中,表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有(     )

  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林黛玉说)

  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

  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

  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贾宝玉说)

  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答案:B,C,E。试题难度较难。

  分析:这道题既考核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又考核对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的掌握。描写人物有五种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黛吵架》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手法表现恋爱中的年轻男女一种特有的心理。通过熟读课文,可以知道:"A.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是林黛玉说的话;"D.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是贾宝玉说的话,这两项属于语言描写。"B.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C.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是贾宝玉心里想的;"E.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是林黛玉心里想的,这三项都属于心理描写。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