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9日]  【

  参考答案:

  一、

  1、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2、同化、顺应

  3、从同化到顺应、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个别到一般、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4、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寻找

  5、集合图法(或韦恩图法)

  6、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7、形状与形状的对应、物体与位置的对应、各种关系的对应

  8、自然物;量具

  9、设计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

  10、儿童发展状况,数学教育活动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1、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表示。(4分)它是一种一切活动都具有的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1分)

  2、 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 帮助幼儿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称为归纳法。(4分)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1分)

  3、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2分)其形式有等分平面图形、等分几何体和有规则的物体。(2分)幼儿园主要学习的是二等分和四等分。(1分)

  4、 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3分)举例(2分)

  四、

  1、(1)诱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5)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2、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有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3、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2分)运用中要注意明确操作顺序(1分);创设一定的操作条件(1分);交代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1分);注意体现年龄差异(1分)。

  4、科学性原则是指活动设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必须科学。(1分)

  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正确性、内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3分)

  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内容性质及幼儿年龄特点选方法、一个活动中方法不宜过多。(3分)

  五、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4分)它是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1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的。(1分)

  设计基本分:8分(其中名称和目标2分;材料2分;过程4分)

  设计新颖性:5分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