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教育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学前教育学》仿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9月5日]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2.【答案】A[解析]活动目标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3.【答案】B。解析: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4.【答案】C。解析:观察法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5.【答案】A。解析: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6.【答案】B。解析: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

  7.【答案】A。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

  8.【答案】D。解析: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9.【答案】C。解析:l903年在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0.【答案】D[解析]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身体的正常发育,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11.【答案】C[解析]幼儿园将自身环境与外界的家庭、社区等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体现了其对外开放的特点,坚持了开放性原则。

  12.【答案】A[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坚持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指导思想。题目中“将幼小衔接工作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虑”就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13.【答案】B。解析: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

  14.【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也就是游戏化的方法。

  15.【答案】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6.【答案】A。解析:《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17.【答案】B。解析:“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是把注意引到了小松鼠这一具体事物上。

  18.【答案】D。解析: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19.【答案】D。解析: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是依从性的,容易受外界影响。

  20.【答案】B。解析:能区别男女,说明幼儿具备了性别概念。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①幼儿教师应有执著的事业心;②自信、自尊,这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③意志坚强;④聪慧的认知能力;⑤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⑥合作精神和能力;⑦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①观察能力;②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用手势、体态、面部表情来进行表达的能力;③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④教育能力,主要包括确定教育内容的能力和选择教育策略的能力;⑤创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创造更新的教育方法的能力;⑥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设计幼儿教育计划的能力,它包括设计教育幼儿的计划和一日活动的计划的能力。

  2.【答案要点】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答案要点】幼儿园课程评价总的原则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具体表现在:(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答案要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社会大范围来看 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因此,在教育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对专制的教师中心。

  (2)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 在幼儿园里,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不认识到这一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上述教师与幼儿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前一个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幼儿;后一个方面则要求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只有尊重幼儿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培养“人”的教育:而离开了对幼儿的教育和保护,尊重幼儿又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如何将这两个侧面加以最恰当地综合,是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幼儿关系的关键。

  5.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正确答案】:

  (1)基础性。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诸方面,为一代新人具备良好素质做好破蒙启智、培土奠基工作,为儿童顺利地进入小学及其以后的学习做好身体心理的充分准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绝对的基础性。

  (2)公益性。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总之,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3)保教性。从历史看,学前教育的前身是家庭教育或母育学校,而家庭教育天然具有“保”和“教”的二重性。从对象看,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物理性“保”的精心呵护,还需要化学性“教”的知识积累和品行养成。教育性是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共有的属性,保育性是学前教育本身特有的属性。应在学前教育阶段保教统一、保教结合,保教性是学前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身固有的性质。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②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第二,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语言敏感期。l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 [答案要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包括:(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安生性原则。

  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上述家园合作方式是活动法。活动法指幼儿家长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据参与目的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管理。本材料是庆祝性质。

  2.【答案要点】有利于家园工作的深入,家园相互了解加深,合作加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同步化。

  3.【答案要点】体现了两个原则:(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原则。

  4.【答案要点】社会、健康、艺术等。

  5.【答案要点】提示:能在上述活动基础上设计活动,而且合理、有操作性。

  五、活动设计题

  活动目标:

  1.知道水资源的宝贵,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干枯的盆花、脏娃娃、白帽子、水、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师: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把它拿去洗洗。

  师: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粘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去洗手啊。

  师: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给它浇水呀。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师:为什么没有水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们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师: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和它说对不起,我们再也不浪费水了。

  师: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不能洗手、没有水喝会口渴……

  师: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下雨给树木、庄稼浇灌……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