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中国近代经济史》复习题论述题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1月17日]  【

  3. (导论)1840—1949近现代经济史的主线(经济形态的变化)

  1840—1949近现代经济史的主线是经济形态的变化,以经济形态的变化为主线研究整个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发展、崩溃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胜利这一辩证消长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规律性。 依照这个主线,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1840-1894年,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由独立的、封闭的封建经济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以鸦片为主的商品侵略;由传统向近代质变;附属国经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国民经济负增长。

  (2)1895-1937年,甲午战争到失败抗日战争爆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和深化、基本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资本输出成为主要手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官僚资本形成并占统治地位;国民经济缓慢增长。

  3)1937-1949年,抗日战争爆发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和胜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国统区、日占区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三类地区的三类经济。 国统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厂矿内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不断增加法币发行量,发展后方工矿业,对日进行贸易战和物资战。但由于国民党当局缺乏长期抗战准备、国民党的吏治腐败,抗战后期,国统区工农业生产普遍出现衰退。抗战后,国民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在国民经济中占垄断地位。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国民党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城乡经济不断衰退,不断的通货膨胀使国统区的经济秩序完全被破坏,城乡经济处在崩溃过程中。

  日占区的殖民地经济:日本帝国主义在日占区实行金融掠夺、工农业掠夺和贸易垄断政策,给日占区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抗战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采取一系列正确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使农业、工业、商贸、金融等各项经济事业日益蓬勃发展。抗战后,我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使解放区的经济向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