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货币银行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货币银行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2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26日]  【

  五、简答题:

  1、试比较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 1 )形式不同

  银行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存款和贷款。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是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

  ( 2 )地位不同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在现代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商业信用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 3 )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实质上充当中介人,即职能资本家与资本是以银行为桥梁形成借贷关系的。

  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买卖和借贷同时出现并存在,因此效率高。

  (4)信用规模与方向不同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如果借贷双方没有发生买卖关系就不可能提供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能较好地克服商业信用的这一局限性。。

  (5)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不同

  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往往是不一致的国家可以管理的,可以做到反周期。

  商业信用的动态和规模与产业周期及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是一致的,它会导致经济的波幅更大。

  (6)信用工具不同

  银行信用的信用工具为银行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存款单,信用卡等。

  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为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

  2、试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答: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权利不同

  (3)期限不同

  (4)收入分配形式不同

  六、论述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双重作用。

  1、答:信用的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发挥信用的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靠企业自身积累是难以实现的,而像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式,可以广泛集聚社会上分散的、期限长短不齐的各种闲置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满足规模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活动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通过银行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在客户的存取、贷还此存彼取的过程中,银行结算存款账户上总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最低余额,在这个余额内发放相应贷款,基本上是无风险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有了更加充分的流动性,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将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信用分配对社会产品总需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总量的调节,即通过调节信贷总量影响社会产品的需求总量。同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利率水平,如对某一行业的利息优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需求结构的调节。

  总之,由于发挥信用职能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用形式多样化、信用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用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1)信用由于其盲目性而加剧了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家总是通过信用把资本投入到高额利润的生产部门中去,从而造成这些部门的过度膨胀和其他部门的萎缩,导致了各部门间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

  (2)信用可以造成虚假的繁荣。信用使买方不用立即付款,因此当生产过剩时,仍会出现对商品的需求,使本来已经过剩的生产继续盲目发展,从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