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胁痛

中华考试网   2017-08-30   【

  胁 痛

  【概说】

  一、概念:胁痛是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二、沿革:

  1、《内经》明确指出胁痛属肝胆病变。

  2、后世医家对胁痛认识逐趋完善。

  3、《景岳全书》指出胁痛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房劳等关系最为密切,将胁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三、讨论范围:多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软组织挫扭伤及部分胸膜炎。

  【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病理变化有“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之分。

  2、病理因素以气滞、湿热、血瘀为主,三者常以气滞为先,各种病理因素常相互兼夹,相为因果。

  3、病位以肝胆为主,可涉及脾胃、肾。

  4、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然以实证属多。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胁痛性质可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可兼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与悬饮鉴别。

  悬饮胁痛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或呼吸时疼痛加重,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胁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在气在血:气郁多见胀痛,痛处不定,症状波动与情绪有关;血瘀多见刺痛,痛处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痛甚。

  2、辨属虚属实: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重,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其痛隐隐,绵绵不休,病程长,来势缓,伴阴血亏耗之证。

  二、治疗原则:以“通则不痛”为原则,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原则。实者理气、活血,清热化湿通络;虚者滋阴柔肝,补中寓通。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兼症:胸闷腹胀,得嗳气后胀痛稍舒,纳减,口苦。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治法:疏肝理气。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胆湿热证——主症:胁痛胀痛或灼热疼痛。 兼症: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身热恶寒。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阻络证——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兼症:胁肋下或见癥块。 舌脉:舌质紫暗,脉沉涩。

  病机:瘀血停著,肝络痹阻。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肝络失养——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遏劳加重。

  兼症: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病机: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治法:养阴柔肝。

  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纠错评论责编:liumin2017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