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重点:痢疾

中华考试网   2017-01-05   【

  痢疾

  1各家学说:

  A《内经》称之为“肠辟”、“赤沃”。

  B《难经》称之为“大瘕泄”。

  C孙思邈称之为“滞下”

  D金元时期认为本病有传染性、故有“时疫痢”之名。

  E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治疗原则。

  F喻嘉言对痢疾兼有表证者提出了“逆流挽舟”法—解表止痢。

  2病证特点: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3病因病机: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时毒、湿热、寒湿、食积内蕴肠腑,肠道气血阻滞,传导失司,肠络受伤。

  4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关后及于肾。

  5病证鉴别:

  与泄泻—有无赤白脓血及里急后重。

  6辨证要点:

  1辨久暴—察虚实主次。2辨寒热—识其偏重。3辨气血—识伤气伤血。

  7病证治则: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初实者通之、久痢者补之等及调气和血。

  8病证分治:

  A湿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食积化热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者—枳实导滞丸;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荆防败毒散;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者—葛根芩连汤;表邪已解痢犹未解者---香连丸;夹食湿偏重者—木香槟榔丸热偏重者—枳实导滞丸;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引饮苔黄脉数者—白头翁汤。)

  B疫毒痢—起病急剧痢下鲜紫脓血后重特著、烦燥恶心、舌红降苔黄燥脉滑数—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若痢下臭秽难闻腹痛拒按属积滞甚者—大承气汤;热入营血高热神昏者—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另服大黄煎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独参汤、参附汤加参麦注进行急救。)

  C寒湿痢—腹痛拘急痢下白多赤少里急后重,头身困重口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暑天寒湿痢者—藿香正气散;湿偏重者—胃苓汤;兼表证者荆防败毒散)。

  D阴虚痢—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脐下灼痛虚坐努责心烦口干,舌红降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E虚寒痢—痢下赤白清稀腹痛隐隐绵绵不已、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食少腰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无效者—附子理中汤;久痢脱肛者—补中益气汤)。

  F休息痢—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淡苔腻脉濡软—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脾阳虚衰遇寒即发者—温脾汤或附子理中汤;脾阳虚衰肢体浮肿者—苓桂术甘汤;久病及肾滑脱不禁者—合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肾阳虚衰关门不固者—加四神丸;久痢不愈心中烦热四肢不温寒热并见者—乌梅丸;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者—膈下逐瘀汤与六君子汤间服。)

  G噤口痢—1实证:下痢不能进食胸闷口臭苔黄腻脉滑数—泄热和胃苦辛通降—先服玉枢丹再服开噤散。2虚证:下痢呕恶不食或入食即吐、口淡不渴、舌淡脉弱—健脾和胃—六君子汤加石菖蒲、姜汁(下痢无度饮食不进肢冷脉微者—独参汤或参附汤)。

  9预防调护:

  1隔离治疗、保持饮食清洁,2可食生蒜,或马齿苋、绿豆汤,3发作时适当禁食病情稳定后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荤。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