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2016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黄疸_第2页

   2016-08-24 11:20:34   【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白睛黄染最早出现,最迟消退)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常先于黄疸出现)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积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黄疸与萎黄

 

相同点

不同点

病因

病机

症状

黄疸

都有皮肤发黄的表现

感受外邪、饮食劳倦、病后

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

饥饱劳倦、食滞虫积、病后失血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肌肤萎黄不泽,伴有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无目黄和小便黄

  2、阳黄与阴黄

病名

病因

病机

证候特征

预后

起病

病程

阳黄

湿热

湿热交蒸

胆汁外溢

黄色鲜明如橘色,伴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及时

预后良好

阴黄

寒湿

寒湿内阻

胆汁外溢

黄色晦暗如烟熏,伴纳呆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病情缠绵

不易速愈

急骤

急黄

疫毒

疫毒炽盛

胆汁外溢

黄色如金,发病迅速,极度疲乏伴神昏谵妄,痉厥衄血、便血,肌肤发斑,舌红苔黄燥

病情凶险

预后多不良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从寒热辨析,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

  二、▲治疗要点: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